第1244章 真正的學校——學生會(1 / 2)

自然,一個團體完全僵化也是不成的。允熥會吸取新鮮的血液進入貴族階級,同時,也要實行末尾淘汰製,某個家族若是一代人一個有出息的沒有,那就不能賴允熥不給這個家族機會了。

允熥做法未必是最好的,但這是他所能想到的,維護大明朝統治的最好的辦法。允熥作為皇帝,其所有政策的首要出發點是維護自己和子孫後代的統治。

昨晚在聽到熙瑤的問題後,允熥將整個理由,和自己思考的經過與她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說了。熙瑤現在是皇後也是未來皇帝的母親,娘家也是允熥這個做法的受益者,自然能夠理解允熥的做法。

可陳繼不是。陳繼未來也可能進入允熥所要改造的貴族階級,但他現在不是,而且作為普通百姓出身的文人,他現在天然的會傾向於文人,所以沒法和他直說。

允熥站在窗邊想了想,對陳繼說道:“朕也並非隻招募勳貴人家的孩子入學,可愛卿以為,文臣會願意將孩子送到這所學校麼?”

陳繼一怔,隨即沉默不語起來。允熥即位後做了太多事情,其中有些早年間進行的改革後來又發生了變化,文官未必會真的相信允熥說的話,尤其在他們看來,國子監還在正常招收監生,科舉製也在進行,大不了是一個勳貴與文官互相製衡的局麵而已,即使多分給勳貴一些,可並不足以讓他們冒著被其他文官視作叛徒的危險送孩子入五城學堂讀書。

允熥見這個理由使他沉默起來,為防止他醒過神來問其他問題,連忙進行下一話題。

“陳卿,這所學校除了設置的課目與講武堂、國子監不同,在管理上也會與這兩所學校不同。”

“其一,這所學校不會如同講武堂、國子監一般設置掌管庶務的人員。整座學校除了校長、副校長、司務長外,隻設置五名司務,協助副校長和司務長管理學校,組織考試,並且暫時幫助新入學的學生日常生活。但隻以一個月為限,一個月後學生們就要完全自力更生。”

“學校內其餘所有的事情,除了校內公地的衛生由雇傭的下人來做,其餘不論是打掃宿舍、教室,亦或是一般輕微違反校規的懲罰,或者維護學校日常秩序,都是由學生自己負責。若是學校要組織非日常事情,也由學生自己負責。”

“自然,雖然隻有三十多名學生,可雜亂無序的管理也是不成的,所以朕要在這所學校設立學生會,學校內大多數事物都是學生自己管理自己。學生會成員統稱為幹部,由學生自己推選,類似於儒家最初的鄉居裏選,每一任幹部的任期暫且定為半年,半年後重新進行推選。”

“同時,若是發生較為嚴重的事情,比如查出學生會幹部徇私枉法,也可臨時進行中期推選。這一任剩下的任期小於兩個月,則中期推選選上之人自動連任下一個任期,除非本人不願;若是多於兩個月,則隻擔任剩下的任期。”

“若是需要雇傭校外之人或需要采買些東西,學生會可以自行采買、雇傭,不需經過副校長或司務長準許,隻是雇傭仆人需告知副校長和司務長。所有學生除繳納學費外,還需繳納學生會會費,由學生會把握,所需采買之物也從這其中開支。但每筆開支都要記賬,每一任學生會人員離任前需保證賬實相符。”

“與學生會相同,每班設立班長,同樣由本班的學生推選,與學生會一起協助副校長與司務長管理學校。這一級隻有三十多名學生,就暫且分為兩個班。若是以後學生多了,就增加一兩個班。”

允熥設立的這個五城學堂的規章製度,完全就是按照近現代西方國家的學校來設立的。其它的就不多說了,其核心思想就是學生自己管理自己,去行政化。

後世中國的大學基本上都是行政化管理,但卻沒能培養出多少人才,反觀民國時期的大學,卻培養出了很多人才。允熥對民國時期的大學其實並不滿意,因為九成的大學生都是文科生,當時是什麼情況?是中國國力最弱、被欺負的最慘的年代,培養一堆文科生有屁用!在允熥看來,那個年代十個文科生的用處也比不上一個能指導工廠生產軍火的工科生。

但這是中國教育思路的問題,板子不應該打在學生身上;單純比較民國文科大學生和後世文科大學生的水平,民國的學生是遠遠超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