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攻城不僅並未停止,而是更加猛烈了。這是為了在下一批救援的明軍抵達前攻克哈密城,以便在戰爭中占據主動。到今日為止,帖木兒汗國的軍隊已經攻城超過十天,在自己損失較大的同時也給城頭的明軍以重大殺傷。”
“不過或許轉機已經到來。昨日白天我在帖木兒身邊觀察這場戰爭的時候,雖然一批又一批的士兵被打死,但他的表情卻輕鬆下來,他轉過頭對我說:‘明軍的守城器械已經快要消耗完畢了,明天就能攻破哈密的外城;如果運氣好,甚至能夠一下子攻克內城,徹底占領這座城池,生擒秦王朱尚炳。’”
“所以今日我會帶著好不容易得到的望遠鏡,明國人稱之為千裏眼的東西去看,如果帖木兒的士兵成功打下了哈密內城,我回來後就會繼續書寫這封給陛下的信;如果帖木兒的士兵沒有做到,那接下來的戰爭進程我會在下一封信中寫下來。”
“不過,即使帖木兒的士兵打下了哈密城,也不代表著這場戰爭帖木兒就獲得了勝利。明國的領土麵積十分廣大,人口比整個歐洲的人口還多,更遠遠多於帖木兒治下的人口,是現在全世界最富裕的國家,也很可能是全世界最強大的國家。並且明國皇帝的權力遠遠大於我曾經聽說過的任何一個國家的君主,在哈密戰敗也不會動搖這個國家皇帝的統治。帖木兒繼續東征獲得勝利的可能,在我看來很小。”
“這對於王國並不是好事。不論帖木兒在東方戰敗,還是僵持下來,都意味著帖木兒汗國的精力被牽製在了東方,占據小亞細亞的奧斯曼人就能趁機恢複實力,重新與王國在地中海上爭奪領土和航線。但我無力阻止這一切,隻能祈求主保佑王國。”
“另外有一個名叫傅安的人十分有趣。這個人在上一封信中提到過,是1395年明國派到撒馬爾罕城的使者,被帖木兒扣留,這次隨同大軍一起來到東察合台汗國。”
“他十分擔心他的祖國被帖木兒打敗,每日都長籲短歎,企圖勸說帖木兒退兵。不過在帖木兒驅使被抓住的賽裏斯人攻城後停止了勸說,話也少了很多。但隻要帖木兒允許,他每天仍然會去觀看戰局。”
“順便提一句,東方的賽裏斯人果然如同《馬可波羅遊記》中所說的那樣,現在使用的文字仍舊是象形文字,而不是字母文字。全世界大概隻有賽裏斯人,以及賽裏斯人的附庸國的人現在仍然使用這種被稱為漢字的象形文字。這種文字十分難學,我大約一年前抵達撒馬爾罕城後就開始向傅安學習,但現在隻會寫幾十個字,語言也說的磕磕巴巴。”
“陛下,現在是當地時間早晨不到六點,天已經亮了,帖木兒即將派出他的士兵攻城。所以我也將暫時放下筆,去觀看今日的攻城戰。”
“願主保佑您,我的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