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2章 三楊之一回京啦(3 / 3)

允熥果然不覺得有不妥當之處,笑道:“楊卿果然勇於任事。好。”

說過此事,允熥又道:“這次朕數年內不會再讓你出京為官,所以你打可以將家人從老家接到京中。朕吩咐分給你一套麵積大一些的房子作為你的住所。”

“陛下,臣母親尚在,會將內子留在家鄉侍奉母親,不會讓她前來京城,所以不必勞煩陛下為臣特意安排,隨意分給臣一戶房子就好。”楊子榮道。

但他沒想到允熥馬上臉色就不太好看了,沉聲說道:“留妻在家鄉侍奉父母,自己一人在京城納妾快活,真是可笑。”

楊子榮不解:曆朝曆代不都是這樣的麼?如何今上這樣不滿意?但他絲毫不做辯解,馬上跪下說道:“請陛下恕罪。”

“你起來。”允熥說道:“朕這也不是對你如何。隻是覺得這樣很可笑。”

“朕曾聽聞前朝有過這樣一事:有一女子,知書達理深明禮義,乃是第一等好女子,被喚做烈夫人。因說起年紀姓氏終究無從得知,故以此稱呼。烈夫人出身清貴,品貌一流,其夫也是文武全才,二人可謂是郎才女貌,天造地設的一對兒。二人成婚三年,烈夫人生得一子。正是一家共享天倫之際,其夫中了舉人,次年入京參加科考中了進士,留在外地為官,留下烈夫人供奉待她十分嚴苛的婆母,教養唯一的愛子娶妻成家。”

“其夫外地為官凡二十年,哪裏肯受寂寞之苦,早已納得美妾,跟前兒女成群,二十年後其母病逝方才接夫人來京。合家團聚本是人生之樂,奈何烈夫人再好,二十年奉養之孝亦比不得朝夕相處之妾二十年的情分,兼之後者育得數子數女,開枝散葉,認為她為本家立下大功,遂喜妾而輕妻,日漸冷落。”

“後來這位烈夫人忍受不了夫君常年冷漠以待,更甚者,寵妾下手害她愛子,其夫竟包而庇之,不許她家醜外揚,禁足後院,向外頭說她重病在身,不能應酬交際,家中大小事務皆由寵妾料理。烈夫人見愛子四麵虎狼環飼,稍不留心便將成其腹中之食,一怒之下,以血書狀,拖著殘軀敲響了登聞鼓,狀告其夫君辜負妻義並以妾為妻等等。鼓聲響起,人亦已逝,隻留得血狀一幅天下皆知。”

“烈夫人當家多年,總有幾個心腹,故能逃離府邸,敲響登聞鼓,但是畢竟被禁足多時,飲食極差,已算得是病骨支離,這一狀震驚天下,其夫罷職,杖九十,妾賜死,並由其子繼承家業,然而妻告其夫,亦是醜事,令其一族多年抬不起頭。”

“所謂家和萬事興,夫妻一別經年,互相之間全然不了解,談何家和?雖然未必定然會致使如此情形,但也必定不會太好。”

“更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說,先要齊家才能治國,將妻子兒女都丟在家鄉,即使家庭和睦,能因此說這人算得上齊家麼?”

允熥對於這個時候的人都將正妻丟在老家侍奉母親雖然可以理解——替自己盡孝麼——但覺得非常不妥。男人在外地,又是當官的,怎麼可能不納妾?納了妾常年相處,感情一定比留在老家的正妻要好很多,同時也肯定會有孩子。要是正妻也有兒子,當婆婆的也明白事理還好,若是當婆婆的不明白事理,正妻還沒有兒子,家裏和睦才怪。所以他十分反感這種情形。

當然,他提出這個道理,甚至不惜編一個故事來闡述自己的道理,也不僅是因為自己看不慣。他為了維護大明的統治秩序極力主張嫡庶之別,主張妻妾之別,當然要反對所有人家中寵妾滅妻的行為,而這樣將妻子留在老家的官員的家庭不說全部吧,起碼大多數多多少少存在類似的情形,他自然要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