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將所有的表格看完後,允熥笑道:“蘇州產業園區很不錯,你的功勞不小,朕要獎賞於你。”
“楊子榮聽封,朕賞賜你珍珠一串,上用綢緞一匹。”
“臣謝陛下恩賞。”楊子榮又跪下說道。
二人又說了幾句話,允熥隨口問問蘇州的人文風情,楊子榮答道:“陛下,蘇州城大體上與三年前沒什麼差別,隻是因為大明越發富強、蘇州當地又是膏腴之地的緣故越發富庶了,城裏的各色店鋪多了不少,有點兒閑錢願意在城中消遣的人更多了。”
“不過這雖然是富貴繁華的景象,但臣以為卻有值得憂慮之處。一者,隨著蘇州越發的富庶,當地的物件價錢也越發貴了。這與城裏的百姓倒是幹係不大。物價高了,他們日常賺到的錢也多;但對於城外鄉下的農戶可幹係頗大。”
“鄉下的農戶隻是種那點兒田地,本地糧食的價錢卻一直不漲,他們賺的錢越發不夠花了。這未免使得農戶人人想要去城裏幹活,不願留在鄉下種地,長此以往,糧食堪憂。”
“二者,物件的價錢越來越貴,但官吏的薪俸卻一直不漲,許多臣在蘇州三年,已經聽過幾個官吏說起每年發到手裏的錢不經花了。現在還不顯,但以後物價越來越貴,官吏的薪俸不足以養家,貪腐之事恐怕難以禁止。”
“這兩件事不僅蘇州,附近的常州、鬆江、鎮江等地都有相似的情形,陛下不可不察。”
“前者,須得引導百姓在一部分土地上種菜蔬果樹與棉花桑樹,這些東西的產出更大,價錢也更高,農戶可以掙到的錢也就多了起來,不必擔心他們會不願留在鄉下。”允熥從來不擔心大明的糧食安全問題,就和後世米國從來不擔心沒有油用一般。大明這麼強大的水師,不僅僅是用來擺著好看的。何況此時內地的湖廣尚未得到完全開發,內部糧食還有可挖掘之處。
“不過後者倒確實可慮。”允熥說道:“百官諸吏雖然都是廉潔自守之人,但也不能不讓其可以養家糊口。孟子雲,有恒產者方有恒心,用在官吏身上也是一樣的,俸祿都不足以養家糊口,如何能夠安心為朝廷效力。”
作為個人,允熥相信世上還是有很多品德高尚的人的,但他從來不相信一個群體的人都是品德高尚的人。絕大多數官員若是沒有外在的約束肯定會無限製的貪汙,古今中外都一樣。
但是在用各種各樣的規章製度約束他們不得貪腐的時候必須得讓他們賺的錢能夠養家糊口,要不然規章製度再嚴也不過是廢紙一張,或者不停的殺官。允熥沒有老朱那個精力,所以必須讓官員的俸祿不至於不夠花。
但是在單獨麵對蘇州這幾個富庶地方的時候卻又要謹慎。單獨給這幾個府增加俸祿顯然是不成的,其它官員該有意見了;但全體加俸,財政的壓力很大。
所以允熥最後說道:“不過此事還得從長計議,待朕與輔官、戶部齊泰等人商議過後才決定。”
楊子榮對於允熥前一個問題如此輕描淡寫有些不解,後一個問題倒是覺得理所當然。不過他也並未問出來,隻是躬身答應。
說過此事,允熥對楊子榮說道:“朕這次叫你回京,可不僅僅是問問蘇州產業園區的情形如何的。”
“這三年你在蘇州曆練也長了不少見識,為人處世也老練了許多,朕可以將一些大事交給你來處置了。”
“大理寺身為複核刑部、都察院問案是否妥當的衙門,權責重大,不可輕忽,朕決意任命你為大理寺左少卿,替朕去看著這個衙門。你現下資曆還輕,貿然當一個三品衙門的主官恐怕不能服眾,所以朕先以你為少卿。待過幾年你資曆有了,對刑獄之事也十分了解了,朕再任命你為三品官。”
“臣敢不奉詔。”楊子榮知道允熥將他叫回京城肯定要大用的,所以並不驚訝;與此同時他雖然在允熥身邊的時間不長,但即使遠在蘇州也密切關注允熥的做法,對允熥十分了解,所以此時也不假惺惺的推脫,直接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