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遼陽誓師(1 / 3)

在大明朝準備大舉反擊後金之時,國內卻來了場大地震,九月三十日,山西蔚州、廣靈等處地震,官民廬舍多圯毀。

河北延慶衛地震,帕山崩。易州、慶都、定興、清苑、淶水、唐縣、河間、任丘、景州、肅寧等州縣,及紫荊關、馬水口、沿河口中,天津三衛等處,同日俱震,有聲如雷。

東安、香河、遵化、保定府、容城、新安、宣府、萬全都司、龍門衛、廣昌以及山西省代州、五台、保德州、偏頭、神池、陽曲、壽陽、太原、盂縣,同日皆震。

三十日巳時,壽陽再震,其聲如雷,房屋動撼。午時,雲西堡亦震,房屋多搖動。是日,山西、河北等四十餘府州縣俱震。

楊鎬準備大舉進攻後金,屢向朝鮮征調戰馬,火銃兵,炮手,軍隊。萬曆皇帝給朝鮮國王的敕諭:

朕治垂一統,守在四夷。

當重譯貢琛之時,息鳴鏑控弦之警。

迺建州遺孽,塞窮首,犬羊未饜於貪饕,狼豕不虞其奔突,蕩搖我邊鄙,荼毒我士民。

漢過不先,朕怒斯赫,爰整張皇之旅,用宣撻伐之威。惟爾朝鮮國王,恪守箕封,祇供藩職;憤茲醜類,逆我顏行;奉大帥之檄文,集陪臣之謀議;借兵一萬以上,賦馬七百有奇;遣間諜以偵虜情,購焰焇以飭火器。

爾之不憚征繕,慮難勤王,亦足嘉已。

茲特準部複題給發馬價、焰焇,用佐軍實,仍遵憲廟舊例,頒賜敕書。

爾命將提兵,申嚴紀律,聽經略相機調遣,尅日進征,務成犄角之形,遄奏蕩平之績。

朕當不靳殊錫,以酬爾勳及爾將士。

其分兵海島,備禦非常,尤宜戒嚴,俾無崩震。

於戲!祖廟之厚誣已雪,世德重光,天朝之封殖惟殷,邦基再造。勉效劻勷之力,用攄報塞之忱,欽哉故諭。萬曆四十六年九月十七日。

朝鮮應明朝要求,派元帥薑弘立、副元帥金景瑞率三營兵馬一萬三千人援助。

遼東經略楊鎬正打算四路出兵攻打後金。

張銓急忙上書奏道:“敵方的山川險易,我們還不清楚,孤軍深入,能保不受包抄?

而且騎兵野戰,是敵軍的長處,我軍的短處。以短擊長,以勞對逸,以客為主,這不是用兵之道。

昔日臚朐河之戰,五將無一生還,為何還要輕易出塞。如今之計,不必征兵四方,而應當就近調募,屯集要害之地,固守邊疆,優厚安撫北關軍民,也就是為建奴樹立敵人。

多派間諜去拉攏他們的官兵,然後伺隙進軍。如果增加百姓的賦稅,征派壯丁,就會導致騷擾,恐怕可憂者不在遼東而在內部。”

張銓還建議發放府庫的金銀布帛,增補開缺的大官,釋放因直言而被監禁的人,為皇太子講經說史,先做好這些基本工作。

張銓又提出“:起用李如柏、杜鬆、劉綎這些有威望的老將,他們也應受楊鎬的指揮調遣,統一領導。唐代九節度使各自為政,導致相州失敗,可為明鑒。”

二月十一日,遼陽演武場,各鎮、道官員到場集中,三百多位中高級軍官和遼東文臣齊集一場,酌定四路兵馬。

為了充分發揮將士們的戰鬥力,保證行軍和作戰聽從指揮,遼東明軍統帥楊鎬規定了十四條罰約,楊鎬正在高聲宣讀告全軍的這些罰約:

“一各路信地,距奴賊城寨計道途遠近,定出兵日期。如違日期者,明係逗留,主將以下領兵官皆斬。

一本路雖殺賊收兵,見別路為賊所乘,不即救援者,明係觀望,主將以下領兵官皆斬。

一主將與將領、千把總及軍士,或有私仇於陣中,乘機陷害者,審實處斬。

一官軍臨陣退縮不前者,登時立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