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弟兄們(1 / 3)

萬曆四十六年九月三日,卞為鸞率領蓋州衛軍接管了三岔兒堡的防禦。

三岔兒堡位於鐵嶺城東南九十五裏,堡東北十五裏為遼東邊牆,地處白家衝與會安堡之間,管轄邊牆大約三十五裏。

因其地形是以三個溝汊在此相彙形成的盆地而得名,三岔兒堡城就座落在三條溝汊的交彙點,這裏地勢險要,又屬交通要道,周圍川澤肥饒。

三岔兒堡建於嘉靖十四年,東西長約九十步,南北約七十八步,萬曆四十六年五月,三岔兒堡被後金軍攻打下來之後被後金軍焚毀,城牆殘高約有十尺,隻有一門,為南門,

三岔兒堡是明遼東邊牆上有名的城堡之一,因地近建州女真,與柴河堡、撫安堡、靖安堡統稱前四堡,三岔兒堡軍事地位重要,懿路所城在這裏設守堡官一員,堡邊墩台操守官軍三百八十一人。

當天卞為鸞視察了鎮安墩、黃泥窪空、舍剌山北空、板山墩等八座墩台,遼東邊牆已經給後金破壞,想守住九座城堡是不可能的,下令將全部兵力駐紮在三岔兒堡,反正這裏已經沒有一名居民,這裏有的是山山溝溝,連個鬼影也沒有。

九月七日上午,卞為鸞與卞名宗卞少根二位參謀在殘牆上仔細觀察周圍的地形,站在十尺高的殘牆上眺望,遠遠的可以看到東方遠處二十裏山嶺的身影,中間的山穀寬度不足一裏,在這裏感覺真的不錯,秋風吹來,有種涼爽的感覺。

卞為鸞看了一會,又習慣性畫了這裏的概略圖,在心裏盤算,再過幾天等謝富坤把熟悉這個地區的居民找來,就要仔細勘察薩爾滸北路軍會戰的詳細地點。

正在用軍用望遠鏡觀察情況的卞名宗突然叫了起來:“營長,有情況,大約有十幾個建奴的騎兵。”

然後將望遠鏡遞給了卞為鸞,卞為鸞看到有二十人的騎兵,四十匹馬,慢慢走進十四裏之遠的林子後麵,過了一會兒又陸續出來,此時已經是全副披甲。

“軍令,吹號,披甲,集結,全軍準備作戰。”

“諾!”

嘹亮的銅號聲響徹天空!

卞為鸞看見二十後金騎兵慢慢逼近三岔兒堡,蓋州衛軍正在緊張的披甲集結。

卞為鸞與卞名宗卞少根二人從殘牆上下來,教官已經把三人的鎧甲帶來,卞為鸞一邊披甲一邊叫道:“全軍都齊了吧,還有誰沒回來的?”

“除了出去的謝富坤和後勤兵,全部都在,後勤兵在西山上。”卞楊平回答。

“嗯,我們需要保護後勤兵,出城作戰。”

“營長,我們新兵太多,不如依靠城牆而戰。”卞楊平建議。

“總教官,這樣不行,如果建奴有一個牛錄,可以這樣做,建奴隻有二十人,這是練兵的最佳時機,二十個敵人,我們還是沒有勇氣一戰,以後就別想著麵對建奴野戰,軍令,點數,出戰。”

“諾!”

“報告營長,兩陣全員到齊,教官隊十六人全部到齊。”

“軍令,卞名宗帶隊負責守城,卞楊平負責指揮教官隊,我指揮甲乙兩陣先出戰,教官隊先呆在城中,等待我的軍令才能出擊。”

“諾!”

全體官兵已經整齊的列陣完畢,教官隊人人牽著一匹戰馬。

卞為鸞走上土墩,掃了一眼,新兵人人都是臉色難看。

神情緊張的新兵急忙看去,果見東方向有煙塵數股,越來越大,接著新兵更加緊張不已。

卞為鸞沉默一陣後大聲開口:“弟兄們!你們是軍人,你們是最偉大的軍人,為最偉大的國家和百姓在戰鬥。

你們還沒嚐過戰爭的味道,所以你們要仔細聽好,你們可能認為自己受過訓練,知道如何打仗,其實並非如此。

隻有等你們見到第一個建奴朝你們殺來,第一支箭朝你們飛來,一切才會見分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