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廣孝危然端坐,閉目不語,仿佛老僧入定一般,在袍袖下麵掐指一算,眉頭一展,微微抬眼說道:“也罷,此次我不帶她走便是。”

孫敬之剛剛麵露喜色,隻聽姚廣孝又道:“不過,此女雖然初降孫家,但終究是要鳳棲宮苑的。你且回去,不出半日,她自會醒來,隻是對於此女,你也不必苛責管教,盡可任其自然處之。他日待到該走的時候,你也不要相阻,這一切皆是命數!”

一番話說完,姚廣孝便不再開口。

孫敬之起身之後,對著姚廣孝敬拜一番,才告辭離去。

城內,一座靜肅的青磚小院裏,微雨落花,藤蘿架下,一個青衣少年對著那空空的秋千,麵露傷色,低頭自責。

“孫少爺,少奶奶請您進去呢。”一個梳著雙螺髻,身穿紫花粗布衣裙的小丫鬟站在不遠處輕聲低喚。那青衣少年抬眼望去,“紫煙,妹妹醒過來沒有?”

名喚紫煙的小丫頭那眼圈中積蓄的淚水已然說明一切。青衣少年歎息一聲,走進屋內。

孫家書香世家,雖然官職低微,人口簡單,但樂善好施,家世清白,在小小的鄒平也算得聲望之家。

輕紗幔帳內,可以隱約看見靜靜躺在床榻上的那個小小的她,雖然緊緊閉著一雙眼睛,看不到平日的美目流盼、桃腮帶笑,但見嬌嫩的肌膚,說不清的輕靈之氣,道不盡的嬌俏可人。

而守在床榻一角默默垂淚的正是她的母親,孫家的少奶奶、孫敬之的夫人,董素素。

“母親,妺妹還沒有醒來?”小小少年麵露憂色,焦急不已。

素素搖了搖頭,麵色憂慮。

董素素多才多藝,棋、詩、書、畫、弓、歌、舞、琴、簫、繡,無不工絕,更師從其父,習得一身醫術,有“十能”才女之稱。其靈慧之氣,獨負盛名,更在靖難之役中與燕王朱棣結緣,原本是得伴天子的貴人,卻不喜朱樓玉宇的宮禁生活,於是隱遁鄉野,以詩為媒,自選郎君。

董素素與孫敬之婚後琴瑟和諧,育有一子一女,長子繼宗,次女若微。若微慧心姝顏,最得寵愛。女兒名喚若微,是以浮若微塵之意,取自“一興微塵念,橫有朝露身,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隻因夫妻二人素來喜歡王維的詩,也喜歡其淡泊,故以“若微”為名,希望女兒一生恬靜淡然。孰料,世事常與心願相違,就在這一年,若微的人生,以及整個孫家的平靜,都逢逆轉。

注:

孫敬之,初名孫愚,字主敬,後得宣宗賜名孫忠,係宣宗孝恭章皇後孫氏之父,明朝外戚。

袁珙,明朝著名相術奇人。

姚廣孝,明朝著名的政治家、佛學家,靖難之役的主要策劃者,明成祖朱棣的謀臣,著名的黑衣宰相,曾參與編撰《永樂大典》,主持重修《明太祖實錄》。

孫繼宗,明宣宗孝恭章皇後之兄,天順元年參與奪門之變助英宗複位,功進侯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