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9章:進退兩擇(1 / 2)

袁紹昏厥後被抬走,就意味著盟軍從此刻起群龍無首。

曹操心急如焚,會盟時他倡導的,如今搞成這個局麵,也是他沒想到的。

洛陽被焚,天子還握在董賊的手中,這是作為臣的恥辱。

“董賊焚燒宮室,劫遷天子,海內震動,不知所歸,此天亡之時也,一戰而天下定矣。諸公何疑而不進?”

曹操麵對依舊冷漠的諸侯,不由得有些發怒了。

本以為這話能喚醒大家的積極性以及對漢室的感情,可是一通沉寂之後,諸侯紛紛表態,都是統一的口吻,那就是不可輕言妄動。

曹操看清了這些人的嘴臉,他們一個個的都是為自己著想,壓根就沒有重振漢室的意思。

曹操氣得無話可多說,隻丟下一句“豎子不足與謀”,便帶著自己的親隨下了城樓,不知道上哪去了。

這裏隻有袁朗知道曹操是去追擊董卓去了,說實話,雖然一開始不怎麼待見曹孟德,不過將其跟這些唯利是圖的老油條比起來,他還是要強太多的,至少他是忠於漢室的。

“黃帥,我們怎麼辦,撤?”

傷情大愈的潘鳳也參加了此次慶功酒會,他雖然是現在名義上的冀州第一統帥,可是沒有主見的他,看到眼前發生的內訌,還是有點不知所措了。

袁朗回頭看了一眼潘鳳,他知道他現在的話對潘鳳有直接的引導作用,自己如果不把他帶上好道,估計以後要抱憾終身。

繼曹孟德走後,隻有一直支持他的鮑信跟著去了,其他諸如袁遺、孔融、陶謙之輩都是老實巴交的文人,他們隻聽盟主的,現在盟主不在了,他們哪都不去,至於武將出生的張楊、公孫瓚、張邈兄弟等人則知道已經趕不上孫堅、曹操的腳步去爭軍功了,紛紛表態會盟之事已經告一段落,他們不會再長途奔襲去長安討董,他們明日就會搬兵回各自的地盤,這渾水啊,他們不趟了。

剩下隻有冀州軍還沒表態,而冀州軍的潘鳳則將這個決定權交給了袁朗,所以說,袁朗接下來的話直接關係到了去留,以及是否增援前線。

袁朗亞曆山大,按理說寧為雞頭不為鳳尾,他現在出兵洛陽或者是追擊董卓,那軍功都是比不上孫堅跟曹孟德的,去的話有點得不償失。

可是洛陽一個千年古都,自己既然已經到了跟前,如果不盡自己一點微薄之力去挽救它的話,那麼是不是有點對不起後世的萬民。

當然,袁朗還有一個私心,那就是傳國玉璽的下落,他知道這個曠世寶物不久會落到孫堅手中,自己如果現在跟了去,那是否自己也有機會染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