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滿意就好。”鄭仁表情有些僵硬,心裏有事兒,也顧不上敷衍趙姐,淡淡說到。
趙姐見鄭仁和往常表現有不同,便問到:“我看患者狀態挺好的啊,鄭總你擔心?”
“是啊,趙姐。”鄭仁道:“患者考慮是外傷性頸動脈損傷,現在看著好,或許下一秒鍾一股血噴上去,人就沒了。”
趙姐詫異,即便是老臨床輔助的醫生,也沒見過鄭仁說的這種情況。她半信半疑的操作機器,給患者做頸部血管CTA。
檢查用了20多分鍾,鄭仁讓蘇雲送患者回去。
他還不忘了叮囑蘇雲,一定不能讓患者動。
蘇雲知道輕重,鄭仁的擔心,也是他的擔心。
急診患者接多了,千奇百怪的事兒見的也多。小心駛得萬年船,也隻能這樣了。
蘇雲在帝都,曾經接診了一個自發性氣胸的患者。
患者是走著來的,診斷為左側自發性氣胸,肺組織壓縮60%。患者自訴有過氣胸史,並給予閉式引流治療後痊愈。
這種患者沒什麼好說的,病史單純,治療簡單。要是拒絕做開胸或是胸腔鏡手術,下個胸瓶觀察幾天也就是了。
然而,胸瓶下進去後,開始有暗紅色新鮮血順著胸管引出來。
蘇雲沒有大意,搬了個凳子坐在患者身邊,觀察胸瓶引流情況。
兩小時後,每小時引流已經達到200ml左右。
蘇雲當機立斷,和患者家屬交待病情,開胸探查。
結果,讓人哭笑不得。
因為患者做過一次閉式引流,肺部和胸膜有粘連。這次自發性氣胸,肺組織被壓縮的時候,導致胸膜頂粘連區域被撕破。
術中探查,隻有大母手指甲大的一塊撕脫區,該區域有滲血。
就是這麼點滲血,胸腔正壓的時候,滲血都不明顯。當把空氣引出去,胸腔恢複正常壓力後,開始大量滲血。
上台的時候,患者已經處於失血性休克前期。
差一點人就沒了。
如果蘇雲大意一點點。
如果當天有大搶救,所有人都上台,耽誤了觀察、處置時間。
如果……
千萬個如果,患者都會死在病房裏。
所以,幹臨床的醫生,會有一個毛病——所有懷疑、心裏不托底的地兒,都會被無限放大。
或許,這也是悲觀主義的一種,也是一種強迫症。
現如今,鄭仁和蘇雲就是用這種態度去對待疑似頸動脈劃傷的患者。
見鄭仁沒走,趙姐知道他著急,幹脆加急出片。
當頸部血管CTA的影像出現在屏幕上的時候,兩人都驚呆了。
一塊三角形的玻璃碎片,插在頸動脈上。
雖然阻止了頸動脈出血,但這個不穩定因素到底什麼時候出問題,任誰都說不好。
鄭仁看到玻璃碎片的一瞬間,馬上拿起手機,給蘇雲打電話。
“患者頸動脈看到玻璃碎片。不要壓迫左側劃傷區域,一定不要壓迫!”
“對,請血管科來會診,通知他們,準備急診手術。”
“安撫患者,讓患者情緒穩定。”
交代完後,鄭仁這才長出了一口氣,把手機收了起來。
能發現問題,就可以解決問題。
這個患者最難、最危險的時期,已經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