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 掏自家腰包,修別家院子
作為一個重要的交通樞紐,朝歌城碼頭區非常狹長,它寬約四五裏,長度綿延五十裏上下。晉國人在這裏修了大大小小林立的城堡,每一座城堡裏麵都居住了一個家族,這些城堡被當作倉庫儲存貨物,而城堡外則是該家族修建的商鋪、貨棧。
每一天日出,林立的城堡就像怪獸一樣吐出大量的人群,這些人會沿著石板硬化的道路,消失在城堡附近的各個店鋪裏。等到了傍晚,除少數娛樂設施外,其餘的店鋪則會關門閉首,無數人流像數不盡的小溪彙入城堡中,而後,厚重的城堡大門關閉,將這些人保護起來——這裏畢竟原屬於衛國,與齊國、鄭國、宋國、交界。他們今天是同盟,不見得永遠是同盟。
如今正是正午,雪越下越大,叔孫豹的馬車駛過了路邊一座小城堡,沒有停留的意思,緊接著,前方出現一杆高挑的旗幟——這是一個趙氏風格的酒店。
正是趙武首先把招牌的概念引入晉國的商業。早先,晉國的商鋪沒有打旗幟的概念,因為在當時,旗幟多用於軍事目的,它是一種軍械。東郭離在晉國新田城東郊修建店鋪後,根據趙武的吩咐在每座店鋪前樹起了店旗,旗幟上麵標明了店名與商鋪的性質。
這世界缺乏原創者,從來不缺乏仿效者。趙氏在東郭的店鋪越來越興旺,多數人認為這是店旗帶來的幸運——在古代,軍事上的東西向來被認為有辟邪作用,即使現代家庭,也有懸掛“儀劍”來辟邪的。於是,隨著趙氏的崛起,店旗之風迅速刮遍大江南北,隨後變成了天下慣例。
作為最早推行招牌的行業,趙氏風格的店鋪,店旗很有特色。比如:大多數店鋪打出的旗幟,還停留在招牌的意識上。趙氏店旗已經有了廣告意識。它們的店旗最花哨,而且最晉國——經常帶有那種晉國的嚴整風格,對每種店鋪的店旗的主色調都規定、細化、分門別類。
比如酒店,規定的旗幟是黑色的。黑布旗麵上可以用白綢繡上一個大大的酒字,然後再用各種花綢提醒酒店的特色,以及功能。叔孫豹看到迎麵飄展的酒字旗號,旗下還用黃綢拚出兩行字:“精美菜肴,上等美酒,提供住宿,方便休洽。”
叔孫豹停下馬車,揮了揮手,然後自己跳下了戰車,舉步走進店內。
店內爐火正旺,掀開門簾,一股熱氣迎麵撲來,叔孫豹眯著眼睛,正在享受這股熱氣,店內的人喊:“快進來,快放下門簾,這寒風吹的……”
此時,在酒店歇腳的人多數是南方來的商人,他們待在酒店以等待江麵通航的消息,叔孫豹進門的時候,正好聽到一個人在嚷嚷:“聽說蒲津橋封鎖了,說是雪太大,擔心過橋的人滑倒墜入江中,所以禁止人通行。”
說這話的人立刻遭到了駁斥:“狗——我聽說蒲津橋封鎖,是因為身在楚國的晉國軍隊要押運戰利品回國,擔心橋麵上人太多,阻塞了軍用品的輸送,所以才封鎖蒲津橋。”
那幾名聊天的人已經喝得半醉,完全沉靜在自己的世界裏,所以沒有注意叔孫豹的進入,而店裏其他人則停住了自己的動作,盯著叔孫豹上下打量。叔孫豹隨手放下了門簾,吆喝:“店家,來兩角酒,有大塊的肉隻管上來。”
店家迎了上來,望了望叔孫豹手裏提的劍,這年頭手上有劍,說明對方就是一名貴族。店家見到寶劍佩飾華麗,滿臉的笑,回答說:“貴人,小店有烤好的雞鴨,還有芽菜(豆芽菜),還有海裏出產的鯨肉,江裏剛撈上來的大鯉魚……貴人要吃點什麼,盡管說。”
叔孫豹目光一閃,想到趙武總喜歡吃一些雞零狗碎的東西,趕緊點菜:“先來一碟雞翅、一碟鴨掌,有鹵好的鴨腸再來一盤——用薑蒜拌,再加上點醋。如果有鴨血,加一點芽菜、豆腐燉上湯,更好。”
店家伸出了大拇指,誇獎說:“一聽你這個點菜,就知道你是貴人,貴人請坐,菜馬上來。”
叔孫豹想起什麼,馬上又叮囑:“鴨血豆腐湯裏,再加點粉絲。”
店家站住了腳,反問:“貴人是……?”
剛好鑽進來的禦戎聽到店家這句詢問,馬上替叔孫豹解釋:“我家大人是魯國右相。”
店家立刻彎下腰,大禮參見:“原來是趕來救援我家元帥的叔孫大人,難怪……貴人請稍後,您要的菜馬上就來。客人,要不要添點酒?”
剛才喝酒聊天的那一桌客人不滿了,馬上大聲抱怨:“店家,粉絲是什麼,我們怎麼沒聽說過這種菜,剛才怎麼不見你推薦。”
說完,那桌客人向叔孫豹拱手:“貴人,咱們不是針對你,隻是這店家小瞧我們了,有好菜也不向我們介紹,讓我們心裏不舒服。”
叔孫豹和煦的微笑著:“無妨,我剛才說的粉絲是趙氏新出的一種菜,是用一種名叫‘紅薯’、‘土豆’的東西製成,這種菜乃趙氏出產,如今尚未對外銷售。我隻是從店家挑出的店旗中,看到明顯的趙氏痕跡,所以才出言試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