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揚眼中的“大國軍人”
就這麼一華麗地轉身,許國成為了晉國的盟軍,這個消息讓被俘的許國士兵大大鬆了一口氣。此時,揚的神誌也略為清晰,雖然他在野地裏跪了一夜,身體極為疲憊,但思維卻活躍起來,心裏正琢磨如何跟家中的母親聯係上。
果然,晉軍對許軍的態度好了一點,天亮時分,被俘的許兵被容許站起來,雖然還被禁止隨意走動,但晉人卻不禁止交頭接耳……隨後,許國的軍官被挑選出來,前去晉國的軍營接受命令;稍後,返回的許國軍官帶來了晉國的夥夫,後者抬著濃濃的熱湯,飄蕩出濃濃的香氣,讓饑腸轆轆的許國士兵忍不住喉頭蠕動,隻咽吐沫。
早聽說晉國軍隊規矩大,這天早晨揚算是領教了——見到湯鍋端過來,許國的士兵頓時騷動起來,他們三五成群撲向了湯鍋,以為,晉國人也是按照許國規矩發放士兵的食物:即“誰先搶到是誰的”。
沒想到,那群晉國人殺人不眨眼,他們毫不猶豫的砍到了最先撲來的許國士兵,然後用皮鞭抽的後續士兵滿地打滾。
等許國人平靜下來後,許國的軍官被要求上前領出自己的士兵,而後排隊領取自己的食物,如有攪亂隊列者(亂行),晉國人一律以軍法斬殺——這群晉國人,連吃飯都要排隊。
揚的頂頭上司還在,他上前認領了揚所在的“卒”。但許多失去軍官的士兵則被拋棄在原地,他們眼巴巴的看著同伴上前領取食物,而後,晉國人來了,他們嚴厲地聲稱,按照晉軍軍法,喪失軍官的“卒”、“旅”,所屬士兵要被抽簽斬殺(據《司馬法》記載),但此前許人不歸晉軍官,他們暫且繞過許人一次……隨後,晉人隨意的在剩下的士兵裏指定幾名軍官。
於是,所有許國人都開始排隊就餐。
輪到揚了,揚像夢遊一樣邁動著腳步,快走到湯鍋前的時候,不知什麼人往他懷中塞了一節竹筒、一個木碗、一個木盤,揚昏昏糊糊的走到晉國夥夫麵前,隻見那夥夫瞪著眼睛,衝他嚷:“端起來,怎麼不端起來?”
揚還在發呆,晉國夥夫旁邊一名晉國士兵,手腳麻利的抓起他的雙手,讓他的雙手平托,把不怎麼回事出現在他手中的木盤托起,又快手快腳的擰開竹筒的蓋子,將木碗、竹筒擺放在盤子上,吆喝:“記著,以後這就是你吃飯的家夥,打飯之前,自己將竹筒的蓋子擰開,在盤子上,一一擺好。”
揚答應著,發覺他身邊有人聽了這話,已經手腳麻利的按照晉國夥夫的要求,整理自己的托盤。但還是有些人,想自己剛才一樣,沉浸在夢遊狀態中。對晉人的要求一無所知。
接下來,揚覺得雙手一沉,他趕緊望向手中的托盤,一隻銅勺正在離開他的腕,碗裏多了一坨稠糊糊的菜粥,隻聽那夥夫大喊:“下一個。”
身後的人一推,揚順勢挪動腳步離開了飯桶,他邊走邊悄悄觀察周圍情況。發覺晉軍的夥食供應似乎是以“卒”為單位,每個卒麵前都排著三個大桶,每個桶邊都站著一名夥夫負責打飯,所有桶前,還有一個晉國閑人,負責指點士兵遵循打飯的規則。
經過第一個桶的時候,士兵的碗裏會多一坨稠粥,第二個桶後的夥夫則往士兵的竹筒裏灌一勺熱湯,第三個夥夫會往士兵的托盤上放兩個熱餅……
晉國人規矩嚴,打上飯的士兵都回到自己的隊列,蹲在地上保持隊形,繼續就餐。揚端著食物,回到自己的隊列裏,隻聽士兵悄悄議論:“是肉湯,竟然是肉湯。”
揚趕緊喝了一口湯,發覺滋味果然鮮美,他有點感動,才脫離俘虜地位就能吃上肉湯,果然像傳說中一樣,晉國這個老牌霸主國做事很仁義。恍惚中,他想起不久前聽說的一個故事,據說在齊魯交戰中,魯國的賢人曹劌曾憤懣的說:“肉食者鄙。”
這句話中充滿了酸溜溜的味道,連曹劌這樣生活優裕的人都為產不能吃上肉而充滿怨氣,這晉國人居然給剛才的俘虜、幾秒鍾前才變成友軍的許國人分肉湯,這未免太離譜了吧。
身邊繼續傳來低低的耳語:“呲——我們這吃的還算好嗎?你看看那些軍官吃的,他們盤子裏還有一條雞腿呢。”
揚趕緊抬頭張望,發覺他們所在“卒”的軍官,也回到了士兵群中,同樣蹲在那裏,端著盤子吃飯,果不其然,軍官的盤子裏多了一條雞腿……等等——軍官不止多吃了一條雞腿,他們還多了一雙筷子:一雙閃著金屬光澤、青亮亮的金屬筷子(食箸)。
晉軍雖然發給許軍士兵盤子、碗與竹筒,但似乎忘了給大家發筷子,很多士兵隻好用手抓,唯有軍官,卻獲得了全套的餐具。他們手中的盤子碗,明顯比士兵們高檔。居然全是用金屬做的,隻是那種金屬材質模糊。揚的見識略高一點,他隻能肯定:那些餐具的材質不是青銅,但也不是惡金(鐵)。
軍官發覺士兵望向他的目光充滿委屈,他停止咀嚼,努力做著緩和工作:“你們看我吃得好——狗!剛才我去見晉國人,他們已經說了,給予我們的是輔助兵待遇——輔助兵待遇,與正卒相差一級,我這名軍官最多跟晉國普通正卒待遇一樣。我可是貴族啊,竟讓我跟羨餘(輔助兵)一樣待遇,晉國真是瞧不起人。”
士兵的臉色稍微平和了一點,那軍官又抱怨:“論起來,那些長官死了的卒真是幸運,一個普通小卒,隨便被晉人一指就成了軍官,和我等‘公孫’享受一樣待遇,真是氣死人。”
看到士兵眼中露出羨慕的神情,那軍官抓緊吃了兩口,馬上說:“咱們既然是友軍了,晉軍許諾照顧我們家人——昨晚城內廝殺,城中百姓多有逃出城外的,向我們這個方向逃跑的百姓被晉軍攔截了,所以我們不知情。據晉軍說,城裏的百姓已經完全逃散,隻剩下幾位公子及其家人。
等會兒晉軍會來幾名書記官,登記士兵的家屬。你們誰家裏還有親人,趕緊告訴書記官,書記官會派人出去查找……不過晉人也說了,這是亂世,這是戰爭,能找得到親人,是各位的幸運;找不到親人也沒有辦法,不要怨天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