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帝國第八十七章君前議移民(下)(1 / 2)

一年一千萬銀幣,五年就是五千萬,這筆錢大唐不是拿不出,隻是五千萬銀幣足夠再修一條安京鐵路,用在海外的一個島上是否值得,這不是說婆羅洲的價值不到五千萬,相反,從長遠來看,李鴻基知道婆羅洲不要說五千萬,就是五億也值,隻是身為一個帝國的統治者,不但要考慮長遠利益,短期利益也必須要考慮。

在婆羅洲上投入五千萬要多久才能收回來,十年,二十年?有這麼一大筆錢不如再修一條鐵路,李鴻基連忙搖頭:“不行,朝庭不可能花費如此大的精力移民。”

見皇帝推絕,周鳳梧等人毫不意外,這些海外之地雖然重要,但無論如何也不能和本土相提並論,朝庭的發展自然是優先考慮本土。

“萬歲,臣等商議有一法可以不用朝庭花費一個銀幣,即可達到五年內移民五十萬到達婆羅洲的目標,隻是此事事關朝庭顏麵,還請皇上斟酌。”周鳳梧不緊不慢的回答。

李鴻基頓時大感興趣:“有這等好事,愛卿趕快道來。”又扭頭對還站在一邊的周碧,劉秀秀兩人溫和的道:“你們也不必站著,也坐下吧。”

兩女謝了一聲,在皇帝兩邊分別坐下,周鳳梧整了整衣冠,並向皇帝和兩位後妃拱了拱手才道:“啟稟萬歲,婆羅洲森林茂盛,另外還有各種礦產,這些東西隻要能運回本土都有極大的利益,如果朝庭能允許私人擁有,臣相信定有不少富戶願意前往婆羅洲購置產業。”

李鴻基笑了起來,前明礦產曆來不準私人開采,就是後世也如此,普天之下莫非皇土,地下的礦產當然歸朝庭所有,在大明年間,多數時期確切的說是歸皇帝一個人所有,礦產成為皇帝私人內庫的源頭,現在皇帝自己的內庫收入都是從國庫調撥,大臣們自然把礦產重新收回了朝庭,以前開拓團在西伯利亞找到的金礦都有許多大臣都建議收歸國有,現在朝中的重臣能主動提出可以讓礦產和森林私人擁有,是一個難得的進步。

私人開采比起朝庭來固然有許多弊病,枉顧人命,浪費嚴重,對環境破壞極大,但無可否認,私人開采礦產相對於朝庭來講還是有許多優勢,他們靈活,效率高,不用朝庭投入反而可以收取大筆的稅金。

若是在本土,李鴻基自然也不會允許礦產和森林私人擁有,但是在海外嗎,即然有了開拓團,又有了各大臣的封地,把這些東西都買出去又如何,若能換到充足的財力,自然可以開拓更多的領土。

“不隻是富戶,如果朝庭的官員願意購買,朕也可以答應。”李鴻基不但答應,還鼓勵大臣一起購買,“隻是各位愛卿可想過,那裏的土地雖然大多沒有開發,但有的地方是荒地,有的地方上麵有樹木,地下有礦產,如何定價卻是一個問題。”

周鳳梧顯然早有準備,馬上回道:“啟稟萬歲,微臣曾會同戶部尚書相商,將價格分成數等,適合開墾的荒地,坡地定為一頃五銀幣,平地定為一頃十銀幣,若上麵有樹木,根據樹木的價值隻收取一成的價格,至於礦產剛需另外再議。”

在江南,一畝上好的良田售價大約在十五個銀幣左右,婆羅洲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日照又好,荒地若能開墾出來變成熟地,售價應當也不低於江南的良田,一頃為十五畝,等於花上四五年的時間荒地變熟,開墾者就能得到二十多倍的利,這個價格應當有吸引力。

售價雖然如此低,但婆羅洲麵積廣大,隻需將地售出百分之一,朝庭的收入也可以達到一千萬銀幣以上,這筆錢完全可以支付朝庭移民的費用,或許到時還會有餘。

李鴻基頓時點頭:“如此辦理甚好,至於礦產就不必發賣了,礦產埋在地下,朝庭並不清楚各個礦產的價值,若有人買到的地下有礦產需要開采,隻需交付十一稅即可。”

見皇帝同意,各人心中都大喜,一旦此事公布,不但朝中官員會對三省首腦大有好評,就是民間也會對朝庭感激,他們自己也不是沒有好處,作為朝中的重臣,不但待遇優厚,而且封地不少,隻是他們子女眾多,封地必須傳給長子,借著這個機會,大可以為其他兒子在海外置下家業。

“皇上英明。”也馬維興都一起稱讚起來。

李鴻基何嚐不知道他們的打算,人無完人,誰會沒有私心,作為一個帝王,隻要部下不危及朝庭的統治,李鴻基還是很寬容,沒有明太祖那種即要馬兒跑,又不讓馬兒吃草的想法。

“對了,告訴高傑,所有西班牙俘虜都不準傷害,必須全部押解到長安。”李鴻基想起高傑公文上說出俘虜了六百多名西班牙俘虜,心中一動,連忙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