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洲的港口,這裏正有一支船隊在起航,這支船隊共由二十五艘商船組成,其中五百噸以上的商船有三艘,一百噸至五百噸的商船有七艘,其餘十五艘都是都是一百噸以下的商船,這隊商船上截滿了生絲、瓷器、白酒、各種絲織品,還有火槍。
這隊商船的目的地是日本,一直以來,日本人都喜歡喝淡的要命的清酒,大唐出產的白酒在日本隻能占據一片小小的市場,通過白酒商人的不懈努力,終於使白酒也成了對日本的一項重要出口物質。
火槍則是賣給日本幕府的,日本現在正處於德川幕府時期,一百多年前隨著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先後到達日本,天主教在日本迅速傳播。到十六世紀八十年代,東到美濃,西至薩摩,教堂之數達二百餘座,教徒約十五萬人。
十七世紀初,德川家康開創江戶幕府,麵對日益強大的天主教勢力,德川家康感到了威脅,下令禁教。九州島上的島原藩由鬆倉重政任藩主,鬆倉重政對於天主教徒實行殘酷而血腥的鎮壓。1630年鬆倉重政死後,其子鬆倉勝家繼任藩主,更為殘暴。
在日本寬永十一年(1634年),島原藩的近鄰島原、天草地區連續發生天災,民不聊生。終於爆發了江戶時代最大的一次農民起義——島原之亂。
島原之亂的領導人天草四郎接受天主教思想,在民眾中宣傳天地本同根,萬物是一體,其間並無尊卑之別的教義,被教民奉為天童。島原之亂曆經四年,到1638年時幕府終於將其平息。
這次島原之亂直接導致了德川幕府的鎖國政策,葡萄牙、西班牙等西方商人全部被趕出了日本境內,而荷蘭人因實力強大,又在幕府圍攻叛軍的大本營原城時,協助幕府的軍隊炮擊原城,得以留下來,與宗主國大唐同享可以和日本貿易的待遇。
這次商隊出駛日本,不僅僅是貿易,還承擔著向日本下最後通諜,必須驅逐荷蘭人的命令,隨行的有大唐的禮部官員李淮庸等一行人,他們將與德川幕府的將軍德川家光會麵,說服德川家光趕走荷蘭人。
船上的火槍代表了大唐的態度,如果德川家光同意趕走荷蘭人,這些火槍會賣給德川幕府,如果德川家光不同意,大唐不介意用這些火槍武裝一兩個地方藩主,挑起對幕府的戰爭,直到幕府同意大唐的條件,或者幹脆幕府被推翻為止。
日本在大明時已和中原建立了番屬關係,朱元璋還宣布日本為不征之國,雖然在嘉靖年間有倭寇之亂,萬曆年間豐臣秀吉又指揮大軍侵入朝鮮和大明交惡,但被大明軍隊擊敗後,日本又重新變得老實起來,恢複了大明的番屬關係。
在大唐建立後,日本也有過一次朝貢,德川幕府承認了大唐是日本的宗主國,大唐的重臣們對於如此識相的一個島國也沒有征服的興趣,除了商人的貿易往來,重臣們對日本都不會多花一絲精力。
李鴻基是後來人,自然知道日本後來的危害,隻是日本能夠興風作浪,那也是當時中國本身積弱的原故,沒有滿族對漢族的拚命愚民和數百年的倒退,中原最虛弱也不會被日本打敗,自然不用考慮以後之事。
日本現在正在閉關鎖國,沒有必要將這種行為打醒,他要閉關鎖國就讓他閉關鎖國去吧,李鴻基甚至也想宣布日本為不征之國,讓日本永遠落後下去,而日本的金銀,自然有商人們通過源源不斷的商品交換運回國內。
等到日本金銀枯竭時,大唐還會履行宗主國的責任,重整日本的貨幣係統,將日本的金融撐握在手中,這樣,不用征服,所有日本人都得為大唐工作,或許日本日後將變成一個大唐人旅遊度假的天堂,日本人可以通過對大唐遊人提供各種服務而賺取資金,維持自己的生存。
唯一令皇帝不滿的是這種閉關鎖國還不徹底,隻有將荷蘭人也驅逐出去,大唐才能真正完全將日本掌握在手中,如今荷蘭人的力量在大唐手上一挫再挫,現在正是把荷蘭趕出日本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