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帝國第六十一章巴達維亞(2 / 3)

荷蘭人在巴達維亞的力量比台灣還要大,最高時兵力有五千多人,大小戰艦五十多艘,隻不過進攻馬六甲正是以巴達維亞的軍力為主力,如今荷蘭人的兵力已不足千人,正是最虛弱的時候。

荷蘭在馬六甲海峽與唐軍交戰大敗,消息傳到巴達維亞,頓時引起一片混亂,這裏還有數千荷蘭人的移民,在主力已經被消滅的情況下,所有荷蘭人都悲觀起來,在唐軍還沒有到來之前,許多人已開始乘商船逃走。

隻是如果沒有艦隊護送,單獨出海返回歐洲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數萬裏之遙,不知路上會有多少海盜在等待,就是僥幸返回歐洲,等待他們的不是絞刑就是重新投入監獄,這些人大部分是犯了罪被遣送到東方來替國家賺錢贖罪的。

他們隻能往其他荷蘭東印度公司分部逃,安汶、新幾內亞都是不錯的選擇,不過,巴達維亞隻動蕩了數天,這種潛逃的風波被製止,駐軍開始了對巴達維亞戒嚴,並征集了所有城中的青壯年男子,準備對巴達維亞死守。

總督浦脫帶著主力一去不回,巴達維亞留守最高指揮官荷蘭中校朗必即裏哥暫時接管了巴達維亞的所有權力,並說服那些想逃走或者想投降的荷蘭人同意死守城池,其他人不同意也不成,朗必即裏哥手裏掌握了所有的軍權。

朗必即裏哥從來沒有想過逃跑或投降,除了他作為軍人的榮譽外,還因為他怕投降也得不到生命保障,他手上曾沾滿了漢人的鮮血。

巴達維亞的前任總督庫恩為了壟斷東西方的貿易,他把大明也當成了東南亞的土箸,多次向明朝發出照會,要求明朝給荷蘭人獨一的貿易權,得到拒絕後,由朗必即裏哥率大型戰艦九艘騷擾中國沿海,被明軍擊退卻並不甘心失敗,到處襲擊中國平民和民用船隻,在很短的時間裏,就搶劫了600條中國船隻,擄掠了1500多名壯丁為奴隸,殺害的沿海民眾更不計其數。

這些奴隸有的抓到台灣去築城,有的送到了巴達維亞做苦力,運到巴達維亞將近三百人,最終活著到達的人隻有一百二十多人,現在數年過去了,當初從中國沿海運來的奴隸隻剩四十多人。

在大唐建立後,庫恩還建議出兵征服大唐帝國,不過,好在朗必即裏哥等人沒有發瘋,不肯再聽從他的命令對付大唐帝國,並將大唐帝國的實力直接反應到國內,荷蘭國內連忙將庫恩調回,並給庫恩一個評價:“雖高瞻遠矚,然太過異想天開。”

庫恩過後,接替庫恩的浦脫並沒有放棄壟斷東西方貿易的企圖,才有這次攻占葡萄牙山城之舉,如果拿下了葡萄牙山城,兩條通道都掌握在荷蘭人手裏,那即使不能壟斷東西方貿易,至少也可以對每條船收取過路費。

隻是沒想到大唐的介入,卻讓這次進攻一敗塗地,隻是荷蘭在巴達維亞經營了十幾年,已建好了堅固的城池,又有一千名正規軍,在歐洲這樣的這個力量已經是很大了,這也是朗必即裏哥有信心堅守的原因,何況他不相信浦脫率領的龐大艦隊會全軍覆滅,或許隻是暫時退卻,等不了多久會重新殺回來。

馬守應率領艦隊先在巨港停泊了一夜後,就開始了對巴達維亞的進攻,馬守應從荷蘭人手上繳獲的戰艦暫時留在獅城,他手上還有八十餘艘戰艦,官兵二萬三千多人,對付巴達維亞隻有一千人的正規軍,可以說是殺雞用牛刀了,加上剛剛戰勝荷蘭人的主力不久,多少有一點大意,並沒有將巴達維亞堅固的城池放在眼裏,一上來就用艦隊發起猛攻,企圖快速將巴達維亞拿下。

巴達維亞有著堅固的工事,本身有大量的火炮,朗必即裏哥又將巴達維亞還留有的十餘艘戰艦上的火炮全部拆了下來,甚至連巴達維亞號也不放過,得到了一百五十餘門海軍火炮,安放在巴達維亞城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