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基“哦”了一聲:“即如此,那現在就呈給朕吧。”
“遵旨!”江浩將數頁已完成的番屬法恭恭敬敬的交到了皇帝手中,李鴻基快速翻過一遍,將番屬法拍的丟到了桌上,江浩倒不虧精通各朝法律,這本番屬法涵蓋了軍事、政治、經濟方方麵麵,一共四十餘條,條條都是對宗主國有利的地方。
李鴻基壓下了火氣:“怎麼回事,朕開頭就告訴過你們,製訂番屬法的目的就是和與各個番屬國和平共處,平等互利,隻是要有利於本朝的商品流通,這個番屬法一出,豈不是引得南洋各國大亂。”
江浩垂下了頭,用眼睛瞥向宋獻策、顧君恩、洪承疇三人,這個番屬法修改過數次,原先江浩確實照著皇帝所說的基本上算是互惠互利製訂,隻是到了三人手中都通不過,這才修改的麵目全非。
宋獻策三人大為驚訝,他們清楚皇帝對實際利益看得遠比麵子重要,這次番屬法的修訂,皇帝雖然早有言在先,三人卻以為隻是口上說說而已,實際上隨著水師的強大,這些條件各國即使不會心甘情願接受,大唐又不是沒有能力讓他們接受。
宋獻策首先開口:“啟稟萬歲,萬歲製訂番屬法之意,難道不是為了加強對各屬國的管理,即如此,對各個屬國的條件製訂的苛刻一點,豈不是更容易管理。”
李鴻基知道眾人誤解了自己之意,又不能跟他們解釋什麼是經濟危機,耐心道:“番屬國並非朕的子民,朕何需管理他們,這份番屬法必須重做,朕沒有興趣幹涉他們國王的更換,也沒有必要讓他們每年進貢,這份番屬法唯一的目的就是要讓大唐的商品在各個番屬國能自由流動,大唐的商人在番屬國不會受到欺負,大唐可以在各個番屬國駐軍,但駐軍的目的隻是保護本國的商人,人數不會對番屬國產生威脅,駐軍的費用也不需要番屬國來負擔,但有一條,如果大唐的商人在番屬國犯罪,必須由大唐自己審訊,不過審訊的過程可以讓番屬國參與,審訊的結果也會報予番屬國。”
說到這裏,李鴻基已是有點口幹舌燥,他努力回想起後世的美國在各國的做法,即要對本國有利,又不會引起他國的太大反感,憑著大唐領先的科技知識,大唐完全可以做得比後世的美國更好。
大殿中一片寂靜,隻有一片沙沙聲,各人拚命用鉛筆將皇帝的話記下來:“這樣吧,番屬法的開篇就寫上,大唐作為宗主國尊重番屬國的主權與領士完整,對番屬國內政保持不幹涉,番屬法隻是為維護大唐和各個番屬國的和平而訂。”
宋獻策不解的問道:“萬歲,如此一來,我大唐豈不是自縛手腳?”
李鴻基點頭道:“不錯,表麵上是如此,但這有一個前提,對方必需遵守大唐所訂的番屬法,否則大唐並不排除使用武力,對於若不是大唐的番屬國,大唐也不排除使用武力,朕就是要給各個屬國一個定心丸,大唐並不會主動去進攻他們,相反,如果成為大唐的屬國,遇到別國的侵略,大唐還有義務出兵幫助他們擊退敵軍,但軍費必需由所在國支付。”
李鴻基又將江浩所撰寫的番屬法重新看了一遍,將一些太過不平等的內容全部劃去,將番屬國不得設卡收稅,改為稅率不得超過二成,大唐也同樣保證對於番屬國的貨物稅律征收不超過二成的稅率,想了想,李鴻基又加上了一條,番屬國在一國的通商、航海、稅收或公民法律地位方麵給予宗主國享受現實或將來所給予任何第三國同樣的一切優惠、特權或豁免等待遇。
李鴻基這一說,就花了近二個小時,才留下那些人接照自己的意思繼續補充,走出門口,他不由自嘲一聲,不知後人會如何評借這樣一部番屬法。(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CMFU.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