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激起民變(1 / 2)

幾日來,銅器征收情況,並不如預期,馬團長頗多焦慮。

一方麵,上峰給馬團長定下了死任務:待到期限時,若不能將定量的銅器,送抵重慶軍工廠,馬團長非但團長之位不保,甚至,還將以“瀆職罪”,而被送軍事法庭!

馬團長曉得,這是上峰說的“病急亂投醫”的話,可真到了那一步,身為軍人,終究麵子上掛不住的:既然完不成,當初你是幹什麼的?吹什麼牛,拍什麼胸膛?立什麼軍令狀呢?

另一方麵,征收團來了樂州城,馬團長感覺陳叫山待人極為熱情:每日三餐,葷素搭配,從不重樣。莫說比之前線,便是陪都重慶之飯食,亦難比之!全團將士,住在城北糧倉,人人有床板,人人蓋鋪新被褥……

這,實令馬團長過意不去。

人家跟咱素昧平生的。

以陳叫山的江湖地位,完全可以來個麵上和氣,實地裏淡漠,說幾句客套話,喝一場交往酒,足矣!

可是,陳叫山這般熱情相待,無一私心,怎不令人感動?

總覺著虧欠了人家……

馬團長每日一將銅器過秤,就急,就焦慮,便親自帶一小股人,親往民間,尋察銅器……

這一日,馬團長來了三合灣,見一處高台之上,有兩間房,青磚壘牆,一青到頂,簷角彎卷衝天,簷下一並排青蒼木板,皆繪龍紋、雲紋,龍甲有金、紅、白、紫、青諸色,皆撲飛在天,穿雲破舞,氣象萬千!屋脊連綴著的龍身,有漢代風韻,極簡約,亦抽象,而不失龍之精神!

如此方知:原來是龍王廟!

廟門朝北,正對淩江,門板朱紅之色,門沿嵌有金線,迎接陽光,金光四射!

廟門正前方,是一巨大石窩,天然形成,無人工雕刻之痕跡,不知是何年何月何日,由何人搬來此處。窩口光滑無比,四周一圈,則是細細密密的凹凸小點。

石窩之中,供人堆放供品,窩口之光滑,與周身之凹凸之糙,形成反差,愈顯造化之鬼斧神工。

廟之以西,矗立著一座石塔,約有丈許高,自塔基至踏尖,竟是一渾全石頭雕刻而成,未有疊砌之痕,粘合之印,令人驚歎之餘,更多幾分敬畏!

石塔共有九層,自下而上,逐層縮小,層層之間,鐫刻蓮朵圖形,圍繞塔身,一圈緊湊。石塔最高處,類如一燈盞,一顆石珠,正居其中,意為“龍珠”。

整座石塔,倚廟而立,伏鎮滾滾淩江,正所謂——“寶塔鎮河妖”!

入得廟門,抬眼便見龍王銅像,正居供台之上,龍首人形,頭戴冠帽,腰係紋帶,衣飾層疊,金光熠熠。

供台上香爐、燭台、灰盒、裱匣,供奩皆於其上,擺放有序。

左右各列一高台,四條盤龍,分臥兩側,意即“東西南北”四海之龍。四條盤龍,全為銅鑄,皆有千斤之重,然而龍身細部,無不呈示而出,蝦眼、鹿角、牛嘴、犬鼻、鯰須、獅鬃、蛇尾、鯉鱗、鷹爪,鑄造之工藝,細膩精湛,令人歎為觀止……

一瞬間,馬團長看得有些眼暈,同時,又忽生念想:這龍王廟裏的一龍王,四鎮龍,攏共五尊銅像,加起來,差不多有近萬斤之重!

若是將這五銅龍搬走,無須再去別處,便足夠完成征收任務了……

馬團長正愣神間,有兩個守廟的老婆婆來了,見一夥當兵的到了龍王廟,便詢問馬團長:你們從何而來?你們來龍王廟是祈福拜祥嗎?並說:若是拜龍王,就不能把刀刀槍槍這種殺人的玩意兒,帶到廟裏來,是對龍王之大不敬也……

與馬團長隨行的那胖墩士兵,自以為自己嘴皮子利索,會說漂亮話,便同兩個守廟老婆婆攀談,一口一個老嬸嬸地叫,並詢問老婆婆高壽幾何,家中親人情況等……

“兩位老嬸嬸,我們是從重慶過來的……”胖墩士兵說,“這次過來樂州,主要是準備些前線所用的軍需物資……”

胖墩士兵曉得不能直接提說運走五銅龍的事兒,得先迂回一下……

“你們幾個,都下去吧!”胖墩士兵對幾個當兵的喊,“手裏的家夥放地下,別拿手上了,不合規矩嘛……”

隨行幾個士兵,扛著槍,正欲從石階上走下龍王廟高台,馬團長將他們喊住,取了自己的手槍,交於他們,胖墩士兵也將自己的槍交了,一並由士兵帶下高台……

馬團長和胖墩士兵,再入龍王殿,兩個守廟老婆婆拿來兩炷香,交於他們,他們便焚香供案之上,磕頭,雙手合十,一臉虔誠之相……

馬團長掏出幾塊銀元,當著守廟老婆婆的麵,將其投入布施箱裏,兩個守廟老婆婆皆雙手合十,向馬團長和胖墩士兵連聲道謝,“好人有好報……多打勝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