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去廬州(1 / 3)

“⊙_⊙?”

“你怎麼了?”

見張書自語,兩隻小獸疑惑。

“嗬~沒事。”

張書搖了搖頭,閉目修煉。

元嬰往後是出竅,出竅也,魂魄。

想要達到出竅境,關鍵點在於魂魄的修煉。

何為魂魄?魂魄魂魄,三魂七魄,關於魂魄的定義,存在於傳說中:

傳說,真實的世界由虛實組成,人看得見,摸得著的為實,看不見摸不著卻真實存在的為虛,魂魄,便是虛存在的一種。

傳說,一人有三魂,一主二副。一副為記憶魂,它記載著過去的點點滴滴;一副為構思魂,它構想著未來的變化莫測;一主為主宰魂,它是魂魄的主宰者,有著最高的選擇決定權。

傳說,七魄分別是喜、怒、哀、懼、愛、惡、欲,它分別代表了人的七種情感,自出生起,貫穿人的一生。

傳說,人剛出生的時候隻有一魂,它是主宰魂,隨著成長,記憶魂與構思魂才會慢慢誕生。

而成長有始有終,凡人終要死去,死去時,人的魂魄又將隻剩一魂,它是構思魂。這一魂會重入輪回,進入到下一世中,到了下一世,構思魂將成為新身體的主宰魂,再次誕生出新的記憶魂與構思魂,如此往複,便是輪回。

三加七等於十,十為圓滿之數,因為這種圓滿,才有了人的一生。

三魂代表著生命,七魄代表著情感,損記憶魂則記事有礙,損構思魂則智難見漲,損主宰魂則錯亂人生!同理,七魄有損將七情不平。

所以,魂魄乃人的立生之本,不可損更不可缺!否則人將不完整。

但修真者不一樣,因為靈的存在,他們是修靈者,所以他們能夠修煉魂魄,利用魂魄。

出竅也,魂兮遊矣,如夢兮,窺道,悟常,由生!這是育靈經中,關於出竅境修煉的介紹。

而長生經中的記載要詳細很多:

欲達出竅,需聚三魂,凝七魄,載靈,離體也!周而遊之,觀自然,悟其道,破而後立。

“魂兮遊矣……周而遊之……”

張書心中自賦,對兩本法決進行對比分析後,他大致了解了該如何突破到出竅境,無非是凝聚三魂七魄,然後利用靈念,魂魄離體。

“小黑小白,幫我護法。”

緊接著,他把兩隻小獸召回身旁,叮囑之後,取出一枚極品靈石放在身旁,而後,便嚐試突破到出竅境。

……

“為什麼會是這樣……”

他本以為這個過程可以很輕易地做到,事實上,靈念離體,他也的確是很輕易的就做到了。

然而,他的靈念“完全”離體後,並沒有出現現象中的那樣修為突破。

周而遊之,他隻能在小小的百米範圍內進行活動,一旦超過了,靈念就會自動回歸本體。

苦思不得其解,嚐試了多次後,他暫時放棄,心想,此時若是有王天柱在就好了,有一個出竅修士的指點,總比自己瞎摸索要好得多。

“小黑,小白……”

待其停止修煉,靈念回歸本體,卻發現身邊的兩隻小獸,不知在何時已經熟睡。

看著它們,他搖頭苦笑,本想將它們收進儲物戒中繼續趕路,但心中又很是不忍擾其睡眠。最後,他繼續坐在原地,閉目養神。

……

廬州,是張書此行的目的地,這裏是三宗五門的勢力範圍內最繁華的城市之一。無論是人口的密度,還是經濟發展的程度,都是禹都潯陽這等小城鎮無法比擬的。

除此外,廬州城的占地麵積也極廣,較之禹都,為其十倍有餘!而城裏的百姓,修真者與凡人的比例為三比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