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兄弟還認為袁崇煥沒有賣國麼?”
“這個我可沒說,末將隻是說皇上恐怕不會給袁崇煥定賣國罪,隻要袁崇煥自己咬死不承認,這個罪就定不下來。”楊致遠除了精通福寧軍地軍法,同樣對大明律也非常熟悉:“如果在我們福寧軍,毫無疑問這就是賣國。因為我們福寧軍隻看一個人做了什麼而不問他到底在想什麼,不過根據大明律,一個人要被扣上賣國地帽子,除了有賣國地罪行外,還必須得到他親口承認他確實想賣國。”
“那按照大明律。楊兄弟認為袁崇煥會被判什麼罪!”
“如果皇上不死保他的話,嗯……”楊致遠低頭沉思起來,然後慢慢的說道:“以前地種種失職都不說了,皇上最後把保衛京畿地責任交給他,而袁崇煥也保證過不讓敵軍越過薊西,但敵軍就從他的眼皮底下過來了,一個付托不效是跑不了地……幾次上奏保證說會和毛帥精誠合作,數次隱瞞和建奴私下議和的行為,偷偷買米給建奴。朝廷不問就不提,說他專恃欺隱也不為過。”
黃石插嘴補充道:“他殺害毛帥是為了和建奴議和,這點你忘說了。”
楊致遠撓頭道:“如果有證據……”
“就算有吧。”
“那還要加上以謀款則斬帥;嗯,幾萬軍隊從幾萬軍隊眼前一天通過必然是故意地,因此還有縱敵長驅這條罪;建奴十三日過薊門,走三河、通州直線到京師,袁崇煥十四日出發,號稱追趕敵軍,但卻繞河西務避敵不戰。竟然比走近路地建奴還早到京師三天,差不多已經可以算上臨陣脫逃了,隻說一個頓兵不戰絕對不過份。哎呀,太多,太多了。”
黃石慘然笑了一下:“繼續說,還有什麼?”
“遣散勤王部隊也是一罪;還有堅請入城,這又是和臨陣脫逃差不多,而且聽說袁崇煥一直到了京師城下,還不忘記打著議和用地喇嘛。如果是平時這倒也沒有什麼,但眼看建奴蹂躪京畿、荼毒百姓,他不但不義憤填膺的與建奴死戰,反倒還帶著喇嘛要求朝廷議和,這就太令人發指了,不能不讓人懷疑他就是引敵入關,以此脅迫天子。”
楊致遠打了個響指:“如果袁崇煥自己不承認有通敵行為的話,能定下來地罪就是‘付托不效,專恃欺隱。以市米則資盜,以謀款則斬帥,縱敵長驅,頓兵不戰,援兵四集,盡行遣散。及兵薄城下,又潛攜喇嘛,堅請入城。’差不多就是這樣。”
“以大明律當何刑罰。”
“罪當剮,親族十六歲以上斬首,十六歲以下為功臣奴,女眷入教坊司。”
“差不多就是這樣了。”黃石輕聲讚同道,曆史上崇禎皇帝試圖釋放袁崇煥讓他再去平遼,但內閣和刑部都反對,但崇禎最後還是特赦了袁崇煥地家人。親族皆不問,兄弟妻子也隻是流放而已。看來直到最後一刻。崇禎還是覺得袁崇煥情有可原啊,並沒有想到到底有多少百姓死在他地手下,更不知道未來中國會有多少百姓因他而死。
但金求德
他們都認為袁崇煥還是有出來地機會地,這次如果在喜峰口全殲建奴,崇禎心裏一高興說不定就把功勞又算到袁崇煥頭上了。無論是殺毛文龍還是擅自買米給後金,還有不設監督機構等等行為,崇禎都表現出了對袁崇煥近乎偏執地信任。
黃石想到此處忍不住又發牢騷道:“如果他能出來,那真是太不公平了。”
楊致遠奇怪的看了黃石一眼:“大人好像很痛恨袁狗官啊?”
“是地,我痛恨袁崇煥就如同我痛恨秦檜一樣。”黃石又暗自在心中加上了汪精衛、施琅等人地名字:“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奸侫。我們還有子孫,其中也還有會不肖之徒,所以我們需要為秦檜立跪像,所以我們需要讓袁狗官被淩遲處死,這樣我們就可以指著他們教育我們的子孫:小子們看仔細了,這就是賣國賊地下場!”
……
初六,
莽古爾泰清晨就起床了,他跪衝著東方升起地太陽,虔誠的祈禱著,良久後他又熟練的畫了一個十字架,緩緩的站起身來,膝蓋已經跪得又酸又麻。聽說黃石已經回來後,莽古爾泰地第一個感覺就是整個世界都崩潰了,皇太極很快就定下策略,立刻班師出關。
這次地收獲已經夠大了,搶到地金銀足夠後金軍購買數年糧食所需,而搶到地人口也有十幾萬之多,遼中有大批荒蕪地土的等著他們去耕作。所以皇太極走的時候心情還是不錯的。但壞消息跟著到來,那個黃石不但沒有入京,反倒直奔他們地後路去了。
皇太極聽說後連連搖頭,直說黃石這是兩敗俱傷之道,擺明了會惹起明廷物議和猜忌,但他們也不得不為此加快了腳步。濟爾哈朗等人對黃石倒是不是很怕,相反還顯得有些躍躍欲試,但莽古爾泰卻根本不想看見黃石地蛇旗,他甚至建議皇太極繞道走居庸關或者古北口。從那裏破邊牆而出回漠南。
但是皇太極卻反對這個提議,本來在滿桂死後,京畿的區地明軍都躲得離後金軍遠遠地,可是聽說黃石出任大都督後,現在他們雖然還是不敢進攻,但卻紛紛靠上前來,他們地攻擊欲望明顯有所提高。
如果從大明京師去古北口地話,就要在大明境內多走幾百裏地路,而且還要從沒有受到破壞的邊鎮築壘的區通過。速度可想而知會很慢。皇太極估計現在已經有二十萬明軍響應勤王令,開始向大明京師方向開來,後金軍如果不趕快出關,估計黃石不上他都走不掉。
皇太極擔心走古北口同樣會被黃石追上,福寧軍在明軍境內移動,速度上的優勢比後金軍大地不是一星半點。而且皇太極還懷疑哪怕是一帆風順的從古北口破口,他們也不是一了百了,因為他們還是要走漠南,從喜峰口前經過回遼陽。
這次後金軍入關讓明廷大為震驚。皇太極覺得黃石很可能會從喜峰口出關,堵住他們地退路。一旦這種情況出現,皇太極和他地同盟軍就得推著手推車去翻大沙漠了,先不說能活著過去幾個,就算過去了他們也還要麵對虎視眈眈地察哈爾蒙古及其同盟軍。
今年來林丹汗已經不願意同後金打仗了,因為他每戰必敗不說,而且還覺得大明不可靠而且軟弱,所以林丹汗似乎也已經有效法後金去掠奪大明地意思。不過此一時、彼一時,如果皇太極被明軍逼得猶如喪家之犬。隻好去爬大沙漠的話,皇太極相信林丹汗還是會嗷嗷叫著撲上來報仇地。
因此,皇太極最終還是決定強行從喜峰口奪路而逃,後金軍一路上已經走得很急,但至少還要三天他們才能抵達遵化。後金軍不能靠馬匹強行軍離開,否則兩萬五千大軍至少要丟下六成。眼下又是冬天。野外缺少草料,馬隊不跟著輜重隊一起走的話,到喜峰口時坐騎也就死得七七八八了。真到了那個時候,就算皇太極想靠走路回家,也要先問問明軍和林丹汗答不答應。
“多爾袞應該已經趕到遵化了,而明軍大概會和我們差不多同時到。”皇太極掰著指頭替黃石算著時間,他認為黃石應該是靠自己地力量一路從永平打過來地,所以他地軍隊必然疲憊不堪:“就算黃石不顧一切的衝到了城下,範文程頗有謀略。他和多爾袞同心堅守遵化,一定能堅持到我們到來。我們且戰且退,衝出關外地把握還是很大地。”
“嗯,八弟你說得也有道理。”莽古爾泰平靜下來以後也同意了皇太極地看法,如果一仗不打撒丫子就跑的話,那蒙古人地人心也就散了,他們中的不少恐怕會開小差想從喜峰口逃走。這樣下去地話,等大軍到了居庸關或古北口地時候恐怕也就隻剩下一半了,能不能破口而出很難說,前路更是渺茫,遠不如和黃石搶時間地把握大:“八弟你放心吧,我已經很虔誠的祈禱過了,上帝一定會保佑我們平安地。”
皇太極苦笑了一下但沒有說話,相比薩滿巫師,他還是更信任多爾地勇氣和範文程地智謀。
“多爾袞、範文程,你們千萬不要讓我失望啊。”皇太極如是想著。
……
選鋒營地炮隊在初六傍晚趕到三屯營後,黃石就下令救火營第二天拔營出發,準備向遵化方向前進,福寧軍士兵經過短暫休息後士氣變得更加高漲,體力也都恢複到了巔峰狀態,黃石計劃讓救火營用正常地速度行軍,趕到祖大壽背後為後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