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鴻誌的漢軍用赤裸裸的事實讓康麻子大帝明白,清軍是真的打不過對方。
既然打不過,自然也就沒法去收複故土鎮壓漢軍叛亂了,甚至連能不能守住剩下的地盤康麻子都沒有自信。
不得不說,這個異世界的康麻子還是有點明君眼光的,他是睜開眼看世界的國君!
因此,康麻子大帝知道西南方向有東南亞諸國,跨過這些國家就是富饒而人口眾多的莫臥兒帝國。
這個異世界的東南亞諸國包括隔海相望的南洋島國都是清國的藩屬國,因為這個異世界的東南亞開發成熟,沒有熱帶雨林的惡劣環境,熱帶病也十分稀少。
所以,異世界的清國在入主中原後順帶著一路平推下去,打出一大堆小藩國,一直到印度次大陸的莫臥兒帝國才被擋住。
這個異世界雖然沒有熱帶病的困擾,但清國終歸沒有鐵路線支持大軍開進,在萬裏之外跟一個地域性大國對戰得不償失。
清軍僅僅隻是試探了一番就跟莫臥兒帝國簽署了和平協議。
當時在印度次大陸上,莫臥兒帝國占據優勢,武器裝備也不比清國差,本來莫臥兒帝國是可以把衝過來的那股清軍全都吃掉。
隻是,莫臥兒帝國統治下的印度次大陸正在被西方列強侵蝕,內部的印度土邦王公在西歐列強的支持和慫恿下不再忠於莫臥兒帝國,內憂外患之下,莫臥兒帝國自然是見好就收,和清國簽訂了和平協議。
當時的清國的疆域也變得十分遼闊,甚至東南亞半島還需要設立藩鎮屬國來進行統治,這個時代通信技術太差,遠離東南亞半島的清帝國很難對其進行直接統治。
然而,現在不一樣了,康麻子大帝已經一路退縮到了金陵城,而且看著來勢洶湧的漢軍,康麻子大帝覺得有必要給自己留一條後路。
身為‘明君’康麻子大帝自然明白在東亞大陸上,旗人與漢民的矛盾,這也是漢軍進展快速的重要原因。
不得人心的旗人統治階級一旦在軍事上失利,很快就會失去統治根基。
換句話說,清軍隻要打不過漢軍,就隻能一路敗退,不會有人去懷念清國的統治……
因此,康麻子大帝一邊在前線派兵修築大量的土木工事來遲滯漢軍的進攻步伐,一邊不惜人力物力遷徙旗人家庭。
旗人才是清國統治的根本,康麻子大帝想要前往氣候適宜卻十分弱小的東南亞半島,自然要帶走這些旗人。
在康麻子眼裏,現在的漢軍鋒芒必露,武器先進的讓人吃驚,清軍別說野戰了,守城戰都會被炸的滿頭大包,自然不能硬拚。
把旗人主力都拚光了,那康麻子大帝才是真的窮途末路!
所以,康麻子大帝打算將百萬旗兵戶遷徙到東南亞半島,用漫長的戰線拖住漢軍進攻的腳步。
康麻子大帝雖然不知道漢軍的武器彈藥來源於何處,但知道他們同樣需要吃喝拉撒。
既然需要吃喝拉撒,拖長補給線就是正常的戰略。
在康麻子的計劃裏,哪怕漢軍一路百戰百勝,最後也會受限於漫長的補給線和交通運輸從而停止進攻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