裏麵頓時一陣嬉笑,有個師爺說道:“有好處,四嬸子!老爺剛才派人來傳話了,叫你晚上不用上班了,吃了晚飯就進內宅見他。有事要吩咐。”
王四娘一怔,平白無故的,晚上傳見她做什麼?還沒等她回過神來,各種調笑的話已經衝著她湧了過來。
“四嬸子您這花容月貌的,怕是老爺要青目垂加呀。”
“就是,四嬸子您是一朵鮮花……”
“你娘才花容月貌呢。”王四娘啐罵了幾句,把櫃台裏遞出來的回執小心的夾在隨身的一本“護書”裏。
既然晚上的活不用她去幹了,她趕緊到外麵找到小組裏的另外一個女工,關照了她幾句。自己匆匆忙忙的往家裏趕去。
他們全家都屬於“外院”,即不能進入內宅的專門用來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奴仆,因而不享受內宅奴仆免費吃大夥房飯的待遇,得自己起夥做飯。
外院的奴仆視他們上班的時間由山莊供應一頓或者二頓夥食。要是工作延續的到下午二點過後的,照例有一頓“點心”供應,以免他們餓得太厲害影響工作效率。
不在班上的時候,夥食一概自理。由於工作時間長,所以山莊的奴仆們往往在總管理處的商業街上直接買現成的飯食。除了檔次稍高的合作社小酒館之外,商業街上還有一處飯菜作――不是餐館,不設堂食,隻提供現成的飯菜――類似盒飯店。
走進去店堂裏,地麵牆壁全鋪瓷磚,在剛剛點亮的煤氣燈下亮得晃眼,一排排的帶著玻璃罩子的櫃台上擺滿了朱漆大盤,盛著各色現成菜肴。大多是蔬菜類和稍帶魚肉的“小葷”――諸如肉末粉絲煲、清蒸魚之類。另配有湯、米飯、雜糧粥、麵條、饅頭等主食,還有各種鹹菜。
買回去之後或者再熱一下或者直接食用都很方便,而且飯菜收拾的潔淨。所以頗受歡迎,生意很是興隆。王四娘家人口眾多,夫妻兩人都要做活,要王四娘回去再做飯那是不可能的,便每天在這裏買好飯菜帶回去供全家人食用。
經常在這裏買飯菜的客戶可以免費使用裏麵的錫飯盒――錫器易加工,易清洗,又是賤金屬,經常在古代社會經常作為餐具使用,上到皇宮,下到小酒店,都可以看到它製食器的身影。。
王四娘買了些蔬菜,又買了醬燒螺螄――這是小葷裏最便宜的菜了,旁邊的盤子裏堆得高高得是蔥烤鯽魚,每條都有巴掌大小,香噴噴的惹人眼饞。王四娘猶豫了一會買了三條。比這個家裏食口多,光填飽肚子就要花銷每個月收入的一大部分。不得不精打細算。幸好隻要家裏隻要有十六歲以下孩子,買葷菜都能照價打八折。
老爺對“小伢兒”很是照應,有孩子的家庭每個月每個孩子都能免費領取按照四斤大米。上學的時候義塾還免費供一頓飯,米飯管飽,菜更是有葷有素。
所謂“半大小子,吃死老子”。王四娘家雖然都是女孩子,卻都是能吃的年齡。有了這些政策,家計總算不那麼緊張。
杭州是魚米之香,魚蝦螺螄之類的水產還算便宜,肉類可就貴了。所以沾上肉類的小葷都不便宜。至於大葷,那更是買得人寥寥無幾。
匆匆忙忙的買好飯菜帶回家去。三個女兒已經下學回來了,正圍著方桌寫作業。王四娘雖然不識字,可是也見過師爺先生們寫字用得是毛筆,垂直落筆的。三個女兒卻是用木杆的炭筆,斜著寫字。到底是怎麼一碼事她也不懂,不過女兒如今能讀能寫卻是事實,這就足夠讓她欣慰了。多少地主糧戶人家的女兒都是睜眼瞎呢。
大女兒已經十五了,身子比過去拔高了不少――她長得這麼快,讓王四娘很是不快。這小娘子的個頭已經和她一樣高了。再這麼下去就沒法穿她的舊衣服,隻能做新得了。雖然姐姐淘汰下來的舊衣服可以給妹妹們穿,但是二個小得長個子的勢頭一點不比姐姐差。
“一個個都和吃了發粉似得。”王四娘最近經常這麼嘀咕。她不知道因為這二年她們攝入的動物蛋白質遠比過去多得多,發育起來就要比一般人好。
十五歲的女孩子,要在過去就得預備著配親了。嫁了人家裏的負擔也能輕一點了。現在他們已經不是自由身,兒女的婚事也得老爺發了話點了頭才行。上次她就試探性的問過蔡管家,但是蔡管家卻關照她不要動這個腦筋。
“老爺不喜歡家裏頭的女孩子早嫁人。你這事就先緩著吧。”
為什麼不喜歡女孩子早嫁人?十五歲也不早了呀。王四娘轉念一想大約老爺是要要挑幾個丫頭到跟前伺候?於是又試探性的問起內宅要不要挑丫鬟進去當差?結果還是一無所獲。蔡管家說如今內宅沒有女眷,老爺用不著許多丫鬟伺候,女孩子就留著在義塾繼續念書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