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澳洲人還是朝廷大軍,一打仗必然要向百姓征糧。這才是劉友仁感到擔心的事情。澳洲人那裏,天地會幫自己種糧修渠,縱然要自己出糧也算是天經地義,而且自己的底細他們一清二楚。好在澳洲人辦事講道理,不會隨意亂征,也不會有手下人巧立名目中飽私囊的事情,負擔不至於太大。至於朝廷大軍,萬一要是攻到了臨高,也不能不有所點綴。否則官軍要攻寨,自己一個寨子也是頂不住的。
“還有,你趕快著人修繕寨牆,儲備灰瓶滾木磚石。弓箭和火銃也要檢點一下,壞得趕快修整……”
“三伯,我們這樣的寨牆是擋不住澳洲人的大炮的……”
“你真是糊塗!”劉友仁瞪了他一眼。劉光表立刻明白了,這番軍備不是為了防禦澳洲人,而是要對付朝廷的人馬。
朝廷的大軍一到,能不能打敗澳洲人另說,有一定是肯定的,必然會有許多小股四散開來到處“打糧”。這種打糧已經從單純的收集糧食到了官兵們乘機四處搶掠的地步。運氣的不好的村子和人戶,甚至有被屠滅的危險――反正到時候一個“從賊”的帽子一戴,也不會有哪個青天大老爺吃飽了沒事幹來申冤。人頭說不定還能冒充敵首領賞。
寨子修得嚴實,最多被官軍勒索掉些糧食酒肉,總不至於被搶掠一空還要送命。
“是,侄兒明白了!”劉光表趕快應道。他又問:
“那美蘭的婚事呢?”
劉友仁閉起眼睛沉吟了片刻,忽然象下了決心一樣猛地睜開:
“辦!”
朝廷大軍即將來討伐臨高的消息,就象一陣風一樣的迅速吹遍了全縣。臨高的氣氛頓時緊張起來。原本執委會也沒有保密的打算――這種秘是保不住的,與其一個勁的掩蓋讓大家亂猜,不如慢慢地讓大家知道為好。丁丁的宣傳部第一個動作起來的,他已經準備了一整套係列文章,準備由小到大的吹風,造輿論。劉友仁看到的這篇不過是開始。下麵他還準備了係列文章:
《廣東澳僑遭不公正待遇》、《明政府無故沒收、驅逐、殺害我僑民財產》、《特寫:海外遊子赤忱回國,報國無門,反遭迫害》、《特寫:籲天無門――被驅逐之澳洲僑民的悲慘境地》、《朝廷無能,累死萬民――評遼東敗局》、《外戰外行,內鬥內行――評明政府無故驅逐我澳宋百姓》、《鄭芝龍是如何用大明百姓的鮮血換取大明的烏紗帽的――評鄭芝龍就撫》……後麵的幾篇評論文後來被彙編成小冊子,在大明廣泛散發。
當然,還有更有殺傷性的東西,那就是丁丁親自撰寫的幾篇“本報特約評論員文章”:《勸告廣東官府懸崖勒馬》、《是可忍孰不可忍》、《勿謂言之不預》。
除了舞文弄墨,丁丁加緊了宣傳上的活動。《考驗》、《樂土》等木偶劇開始大規模在全縣巡回演出。文宣部木偶劇團擴大到了兩個分團,一個演出一個排練,做到每時每刻都有一個劇團在外麵巡演。而芳草地教育園的學生劇社也開始排練這兩個劇本的話劇。丁丁還組織人搞了一些活報劇,讓學生們到街頭演出。
魏愛文命令在全軍開展“昨天,今天”的主題班會,讓在政宣部門培訓過的士兵現身說法,敞談新軍和明軍的區別,讓士兵們充分體會到新舊軍隊的不同之處。
政治保衛總局和警察總部加強了對街頭巷尾的的內控,以防有細作潛入臨高打探情報,散布謠言。當然,如果有什麼內在的不滿分子企圖亂說亂動,政保總局也不反對多增加一些免費的勞動力。
元老院緊急通過了對軍事工業的追加預算。企劃院宣布上馬建設一座手榴彈車間,以取代過去的各種雜式手榴彈。
“我們的擲彈兵要是還纏著一根火繩去上陣,也未免太難看了。”林深河說,“現在化工水平上來了,應該解決了。”
手榴彈的殺傷威力盡管有限,對步兵的火力增強卻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第一和第二武器設計所和機械部門的技術人員認為,現階段的工業和化學水平已經足夠可以製造手榴彈了。
林深河、李運興、白羽等人經過討論,決定仿製在簡單粗糙的生產工藝下攜帶使用都比較安全的成熟產品――67式木柄手榴彈,確切的說是文/革期間備戰備荒時代為民兵準備的簡易木柄手榴彈。
這種手榴彈在生產環節上進行了簡化,在材料上也盡可能的做到可以就地取得。至於生產設備,簡化到了隻需要七個人就能轉移和生產,隻要有原料,在任意地點都可以製造手榴彈和地雷。是全民皆兵思想下的典型產物。(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