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詐屍(1 / 2)

書山城原本算不上一座城,若按地理大小劃分,書山城改為書山縣或許更為恰當。

事實上,若不是幾十年前這裏多一個“書山劍派”,這裏的確隻是個縣城。

書山劍派的掌門姓孟,土生土長的南原人,書山城很多老街坊鄰居幾乎看著他長大,在私下裏還常常談論孟掌門的兒時往事,那個極能體現出他從小便天賦異稟的外號——孟大鳥,也在口口相傳中多了一抹傳奇色彩。

孟掌門自小無父無母,十二歲便辭別鄉裏,從此了無音訊。再回來時,孟掌門年僅三十有餘,一人一劍就挑落書山縣附近十數個匪寨賊窟,孟大鳥稱號不複再,反而多了一個威風凜凜的名字,孟令雕。

江湖上也從此多了個響當當的門派——書山劍派。

書山劍派屹立江湖數十載,門中弟子無數,且多行俠仗義之輩,若同道有難,哪怕相隔千裏,書山弟子也會赴湯蹈火、在所不辭。也正因如此,書山劍派在江湖中的地位愈發興旺起來。

但最讓武林同道羨慕乃至嫉妒的,卻是孟掌門與那些傳說中“仙人”的關係。

這個世界是有仙人的,普通老百姓或許不常注意,但在江湖中卻早就不是一種傳聞。

仙人會飛天遁地,仙人能長生不老,仙人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甚至一個眼神,便足以地動山搖。

仙人自稱修士,意為修仙之士,而落在凡人眼中,也與真正仙人無異了。

書山劍派的孟掌門,便與那些仙人頗有淵源。

仙人也曾是凡人,或布道,或講經,或開宗立派,將仙緣傳承。唯真正有仙緣、有毅力、有資質根骨的凡人,才有可能成為仙人。

仙人不農作、不經商、不參與凡人家事國事天下事;但仙人餓了也要吃飯,累了也想睡覺,哪怕隻是傳經布道,沒個居所也總讓人覺得有些寒酸。

所以仙人雖不是凡人,卻樣樣離不開凡人。

有些仙人門派會雇傭凡人作為勞力,分發的酬勞往往不是什麼金銀珠寶,而是幾瓶毫不起眼,卻可延年益壽、起死人肉白骨的靈丹妙藥。這對於老百姓來說是莫大幸事,就連皇帝老兒都會喜滋滋地參與進來,普天同慶。

而更多仙人則會選擇讓門下弟子遊走凡間,有的是暫經紅塵,磨練弟子的心性、行事手段,有的則幹脆讓某些凡念未斷的弟子重回故裏,在凡間開宗立派,為仙門發現有天賦的弟子,以及供給源源不斷的凡間資源。

孟掌門就屬於後者。

否則他如何僅憑而立之年,便在江湖闖下赫赫威名?又怎會在數十載之後,容貌與當年幾乎無異?

坊間傳聞林林總總,但無論如何,書山劍派如今是愈發興旺了。

書山縣沾了孟掌門的光,從此改稱為書山城,這對生活在此的老百姓倒沒什麼壞事,反而促進了商貿發展,就連青樓都多蓋了幾座,以便江湖人士消遣助興。而同在書山城附近大大小小幾十個門派、武館,可卻遭了秧。

自古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書山劍派如此風光,門下弟子雖不是囂張跋扈之輩,但勝負心總比其他人更盛。於是數十年間,書山城方圓幾百裏的門派都被挑戰了個遍,勝者少有,負者更多。

江湖中人動起手來沒輕沒重,更不排除某些書山弟子存心立威,那些不入流的掌門、館主死的死傷的傷,門派沒了頂梁柱,從此一蹶不振。

蘇氏武館便是其中之一。

若按江湖地位劃分,蘇氏武館實在排不上什麼名號,但在這書山城中,有著外號“蘇三拳”的蘇館主卻有偌大名聲。

據說蘇館主也是從小流落市井的孤兒,原本偷蒙拐騙無惡不作,一日忽蒙某位高僧點化,成為其俗家弟子,不僅品性大變,武藝竟也出神入化,比武切磋隻憑一拳就可讓對方吐血而亡,若厲害點的高手,則出兩拳亦可完勝...似乎沒人看過蘇三拳出過三拳,但小道消息稱,蘇館主三拳若出,則風雲變色,任何絕世高手都會屍骨無存。

這當然隻是傳聞,事實上,當書山劍派大弟子、也就是孟掌門的兒子孟驚雲一劍刺穿蘇館主的胸膛之後,人們終於知道蘇三拳隻懂兩拳,那第三拳根本就是子虛烏有之事。

傳聞變成了笑聞,蘇館主也身受重傷,沒過幾日便撒手人寰。

蘇館主成名時已然不惑,再加上年少曾被潑皮以“猴子偷桃”重擊而臥榻數月,所以平生一直未娶。但讓人奇怪的是,他卻有一對子女,弟弟機靈活潑,姐姐聰穎秀麗,和蘇館主實在沒有半點兒相像。

蘇館主去世時,子女尚且年幼,靠著鄰裏幫襯勉強度日;而如今,那刻著“蘇三拳之墓”的墳頭雜草已有一米多高,姐弟兩人的日子也越來越清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