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第 66 章(1 / 2)

林鑫在“補充醫療保險公司”和“資助科學研究”幾個字下麵畫了條波浪線, 然後又在旁邊寫上了“招聘”兩個大字。

這兩件事兒都不是簡單投錢就能幹成的,更需要的其實是專業人才。

而且這兩項需要的專業人才還完全不同。

保險公司需要的是一個專業團隊。

保險公司員工一般分為內勤和外勤,傳說中“賣保險的”就是外勤人員, 主要負責保險銷售,林鑫暫時不打算招聘。

林鑫打算做的是一款公益性質的補充醫療保險, 所以她不打算花大量的人力去推銷。

一方麵因為上趕著不是買賣,熱情推銷和公益性質本身就是相衝突的兩種東西,再加上醫療保險這些年在國內堪憂的口碑, 林鑫擔心如果招保險員去熱情推銷, 可能反倒會起反作用。

另一方麵則是林鑫考慮到保險的規模了。

現在林鑫能投入保險的資金還比較有限,如果一下子有大量的人來上保險,係統資金也可能麵臨不夠用的風險。

所以林鑫打算徐徐圖之, 慢慢擴展保險覆蓋的人群。

初期隻向公司員工和員工直係親屬開放。

員工的保險費作為公司福利的一部分,直接由公司繳納, 而員工直係親屬則是自願參與, 他們的保險費, 由公司和員工各承擔一半。

是的, 盡管是福利和公益性質, 但林鑫也不打算搞完全免費。

一方麵是任何人都不可能徹底承擔起所有人的醫療費用,那將是一個天文數字,即使是有係統的林鑫也不可能負擔的起。

所以她做的這款補充醫療更突出的優勢是在於保費低、零免賠額、不限定疾病種類或者治療方式, 讓參保人不需要和保險公司玩各種類似於“甲狀腺癌不屬於重大疾病,您不能獲得理賠”之類的文字陷阱。

另一方麵則是林鑫也想不去做那個出頭鳥,現在林鑫的公司還小, 沒有人來研究她的崛起過程和資金來源,但如果林鑫未來免費給好幾億人報銷醫療費用,就肯定要有人來查了。

雖然係統可以幫林鑫解決資金來源的問題, 但它解決的僅限於係統資金。

何況林鑫也不想去挑戰係統能力的上限,所以她希望自己能夠低調一點,投保人隻要自己交保費,哪怕實際上林鑫是虧的,也會看起來合理很多。

話說回來,在保險成立的前半年裏,林鑫打算做做壓力測試,隻向公司員工和員工親屬開放,看看平均每人每月會產生多少醫療費用需求。

然後根據測試結果,逐步向更多的人開放,漁樵股份的業主,鮮魚文化的讀者們,這些和大漁集團既有業務有接觸的人群是最先有機會參保的,然後再以他們為中心,一點點通過口碑口耳相傳,擴展覆蓋的人群範圍。

這樣就不會一下子有太多人參保,導致係統資金不足,整個項目崩潰。

而想實現林鑫的宏偉藍圖,雖然不需要保險地推這種外勤人員,但必須有一個合格的內勤團隊,這個團隊,就是林鑫要招聘的了。

不過隔行如隔山,保險公司到底需要哪些人員配備是林鑫完全不了解的領域,所以她打算先招聘一個保險公司的總經理,然後由他去組建這個團隊,並負責後續的運轉。

和保險公司需要招聘一整個團隊不同,科研基金的運轉,則隻需要招聘一兩個人。

一個研究方向是否值得資助是非常專業的事情,必須要請多位領域內的教授學者成立專家委員會才能確定。

而專家學者們顯然不需要專職做這件事情,所以林鑫隻需要招聘一兩個專職人員,負責聯係不同領域內的專家學者,並組織他們根據要求進行評審就可以了。

林鑫邊想邊寫,終於得出了一張她比較滿意的預算劃分時間表。

12月是慈善月,本月的資金主要用於不需要招聘或者長時間準備的慈善捐款。

湊個整,總共捐1000萬,一半以公司的名義捐出,一半個人匿名捐出,這樣既能幫公司抬升口碑,又不至於太高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