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沒有提到寶璁。
皇後繞過不提,自然心裏早有打算,是想壓壓賈家氣焰,而後就能順理成章地提自己的要求了。
寶璁和元春多次拒絕她遞出的橄欖枝,她就不信了,這回他們賈家還能拒絕與她結盟?
想想皇後也覺得很迷,與她結盟有什麼不好?元春又沒生兒子,她收養的皇子做了皇帝,對元春和賈家隻有好處,也不知他們為什麼不知好歹!
皇後麵上言笑晏晏,背地裏算盤已經打得劈裏啪啦想,就等著林黛玉上鉤了。
林黛玉似乎不負期望,果然忍不住道:“皇後娘娘,今日臣婦除了向您請安,還有一事要說。”說著,她招招手,紫鵑便趕緊捧著東西上前。
“這是家父的遺物,裏麵裝著他去揚州上任時,陛下親自寫的聖旨,還有家父臨摹的一篇《後出師表》。臣婦本想將聖旨供奉在家中,以供後代子孫參拜,體會追隨外祖忠君愛民之心。”
“隻是這篇《後出師表》,乃家父生前臨摹遺作,是為上呈陛下,一表忠臣之心,二宜師友之樂。臣婦不敢違逆家父遺言,故今日特帶進宮來呈上。”
林黛玉一邊說,紫鵑與宮女一起,將聖旨與絲綢卷軸從錦盒裏拿出打開,緩緩展現在皇後麵前。
林如海與昭帝的情誼,那說起來七天七夜都說不完。兩人從政見到詩詞,再到書法畫作,方方麵麵都是亦師亦友。
雖然昭帝沒有說過,但林如海還在世時,人人都知道,他是昭帝最看重的臣子。不然能去揚州做巡鹽禦史?一做還十幾年?
管鹽,那就是管著天下的錢袋子!人人紅著眼狠盯著,恨不得撲上去撕咬一口,分走一杯羹。
所以這巡鹽禦史,除了是皇帝心腹之外,更得是一個心通智明、擺得平權貴、交得了百姓的人物。
林如海去世之後,昭帝偶爾還感歎,世上再無一個林如海,能叫江南鹽場安生十幾年了。
林黛玉回想父親生前模樣,便有些傷感思念,情不自禁紅了眼眶。可皇後瞧著那聖旨和臨摹卷軸,臉都要憋綠了!
她好不容易等來這個賈家必須得低頭的機會,卻沒想到冒出來這麼個東西!
一個臣子而已,死就死了!竟過了這麼些年,還跳出來作祟!
皇後心裏氣得要命,但又明鏡一樣,知道絕不能說一句不好,也不能下了林黛玉的麵子。
“真是難得你父親的這番心意,本宮一定將這些轉交給聖上。想必聖上見了,定會十分歡喜。”
昭帝歡喜不歡喜,皇後不知道,她也不想知道。此時此刻,她瞧林黛玉已經很不順眼,直想攆她出去了。
所以當林黛玉提到,要去牢裏探望寶璁,並讓他聆聽林如海忠君愛國的遺訓時,皇後想也不想,立刻答應了。
===888===
另一處,寶玉正為寶璁的事著急上火。
一會問:“晴雯清霜那裏有沒有消息?可見到大姐姐了?”
一會又問:“北靜王、馮家還有王家、史家有沒有消息送來?”
一會再問:“大牢那邊問了嗎?還是不能探視?都打點了沒?”
茗煙跑進跑出的問消息,累得滿頭大汗氣喘籲籲,直覺得這輩子都沒遇上過這麼難伺候的寶玉!
踏踏踏,又一次跑進來,茗煙抹了把大漢,氣都沒喘順就道:“人、人來了!”
寶玉趕緊豎起耳朵:“快說,誰家來消息了?怎麼說的?”
茗煙:“是、是薛”還未講完,就被寶玉打斷了話,道:“什麼學學學的?你喘順了趕緊說!”
“是薛大爺!”
話音剛落,寶玉便聽見外麵哈哈大笑聲,許久不見的薛蟠插著腰大步走進來,洪聲道:“寶玉,可想死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