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易經起源時代】(2 / 2)

對於大禹來說,要想回家,要想自保,甚至是為父報仇,就必須得治理好黃河泛濫,這樣才能在百姓中樹立威望,如果有了舉世讚許的大功勞,那麼舜也不敢輕易動他。大禹在這唯一出路麵前,腳踏實地,通宵達旦地努力工作,為的就是治水回家。誰又能知道,他還能順便捎上個君主的寶座呢?

最終大禹治水有道,黃河之水漸趨平緩順暢,屆時曆經十三年之久的治水大業終得圓滿。大禹不僅順利地回家,而且在群眾中樹立了高遠的威望,大禹治水的故事一直被奉為佳談流經千年而不衰,黃河之處皆禹廟。

那麼大禹治水的豐功偉績能否順利得到舜的禪讓呢?這個還真不好說,一般情況,要是哪個為臣者功高蓋主,那作為君主的一般會在雞蛋裏邊找骨頭,找茬將其鏟除。再說了,這舜的位子也不是從堯那裏篡過來的嗎?對於舜來說,他就更不想把位子給鯀的兒子禹了,但是這大禹做事不留空隙,很難找茬,就這麼相持著,等著。人嘛,遲早都是要離開這個世界的,舜也不例外,他計劃在臨死前把位子給自己的兒子商均,但是出於大禹在百姓中的威望,他又違心地發誓把位置禪讓給大禹。大禹知道舜的兩麵派做法,於是先下手為好,憑借這自己在百姓中的威望,把舜給強行放逐到了蒼梧,把舜的兒子商均給囚禁到了陽城,最終自己加冕王位。

這就是曆史暗的一麵,其實也是曆史比較自然的一麵。可能有些殘酷,但曆史就是曆史。

“小插曲”——靈龜賜書

大禹治水這段佳話的台前幕後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權力之爭,各位君王現出渾身解數。他們在權力之爭上既靠真本事,又不乏機關算盡。我們都知道,在曆史上總有那麼一些例如“魚腹丹書”、“劉邦斬蛇”一類的奇說,他們之所以這樣做,為的就是“天命所歸”一類的炒作。其實在大禹治水的故事之中也插入了一段類似的小曲。

據說大禹治水之時,不僅得河伯賜“河圖”,並且巧得龜書。當然這裏這個所謂的“河圖”,正是黃河流域圖,是大禹治水必須的工程地理圖件之一。而這個洛書更不一般,恰有寄於天命的象征。易經之中,其圖莫過於河、洛二書。其中伏羲跟河圖有關,這洛書則與大禹有緣,可見大禹是與伏羲相提並論的。所以常言“河出圖,洛出書”嘛。

問題是,洛書的由來也跟河圖一樣地匪夷所思,恰有天命所歸的意蘊。河圖是龍馬身負之奇圖,伏羲乃王天下。這洛書則是靈龜所賜,幸大禹所得。在這個層麵上,這大禹也有天之子的祥瑞之兆。那麼有沒有可能,這所謂的“洛出書”其實是大禹為了自詡天命所歸而編造的神話故事呢?

答案很簡單,就藏在所謂的洛書之中。為此,解開洛書之謎勢在必行。

洛書之謎

《洛書》

洛書,出水時間為大禹治水之間,賜予者黃河中的千年靈龜,被賜予者乃治水總指揮大禹。之後靈龜不現,大禹加冕。

洛書之圖: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以五居中。要想解得此書,必先明確一個方向,那就是古人對天文的崇拜。所以必須得從天文常識出發。北極星

在我國上古時代,大家除了最為崇拜的太陽、月亮之外,就是北極星跟北鬥七星。所以這則故事必須先得從北極星、北鬥七星說起。

這北極星,聽著名字,就可以知道它是在北極上空的一顆星星。其實北極星不僅在北極上空,它還是不隨時間變化,永遠在“正北方”的一個方位指示星,所以古人用它來指示方向,所以北極星就是一顆名符其實的導航星。但是雖說北極星不動,其實也不是絕對如此。由於地球自轉軸也存在著周期性緩慢的擺動,所以北極星的王座也是輪流轉著的,這個周期大約是兩千年。但是無論是誰坐得王座,總之“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總有一顆是在正北方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