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開博物館後麵一個院落的大門,隻見院子裏站起來幾位老者,還真有羅源認識的麵孔。
張文祥、王學冬竟然都在。
其他的幾個人羅源不認識,但也感覺麵熟。
這些人一個個滿臉蒼桑,不少人都是老學究的樣子,竟然都是收藏大家,時不時地就會在各種收藏類節目上見到他們的尊容。
被引薦到後院當中,馬偉度命人泡上上好的獅峰龍井。
眾人寒喧了幾句,馬偉度才道:“哥幾個,大夥兒索性都別藏著了,拿出點幹貨讓小羅幫忙掌掌眼。”
話音一落,張文祥笑道:“我這輩子就收藏明清家具了。今天弄了一套明嘉靖年代的圓椅組合,就放在院裏,老哥幾個誰喜歡大可以收走。”
這套圈椅和茶幾果然就放在院子的天井當中,一眼就能望到。
確實做工精美,雕工傳神,是難得的佳品。
羅源微品了口茶道:“張老,晚輩要了。”
這個小型的換寶會,更多的是朋友圈的交流,互相喝茶聊天交換心得,真正交換到自己心儀的寶貝的機率並不高。
張文祥這套圈椅是黃花梨的木料,做工非常精美,可以說無可挑剔,確實是一件明代家俱的精品。
羅源家裏紅木家俱不少,東海整個別墅都是王健文贈送的紅木家俱。
帝都的四合院裏羅源也沒少置辦這些物件,但都是新料新作,這種明代老家俱確實沒有,正好用得上。
羅源一張口,其他幾位也很給麵子,都沒有爭。
這套圈椅雖說精美,但在座的都是收藏大家,即便不是專收家俱的藏家,家裏也缺不了類似的物件。
見羅源一眼相中了,各位索性賣他個麵子,沒有競價。
張文祥當然也沒為難羅源,表示有好東西交換也可以,沒有拿現金買也沒問題。
羅源出價一百八十萬,成功將這套明代圈椅收入家裏。
換寶會算是有個開門紅,大家興致更高。
在坐的除了羅源每人都拿出一兩件藏品讓大家品鑒,若是有人喜歡可以詢問主人願意換什麼東西,或者自己認為等價的物品進行交換。
隻是成交率不高。
羅源看了十三件藏品,最終除了他收購的那套家俱外,就隻有馬偉度收藏了二件瓷器,王學冬用一幅畫換了一件老玉器,其他的竟然都沒有交換成功。
這時又輪到馬偉度拿出藏品。
這次他拿出一張古畫,畫軸已經破爛不堪,紙張黃得不能再黃。
就算是卷著的,大家都覺得品相不算太好。
隻是,越是這樣,大夥兒便越是好奇。
畢竟,以馬偉度的地位和名氣,總不會拿出一幅殘品畫作跟大夥兒開玩笑吧?
大夥兒都一致認為,這裏麵必然大有乾坤。
“老哥,這幅畫看起來倒是有年頭了。”王學冬率先開口。
他是拍賣行的老總,同時也是一名書畫大家。
在坐的人之中,他和金海威可以說是書畫類的專家。
他看到這幅剛放在條案上的畫作,不由得一陣感歎。
這真是件古物,年代特別久遠。
書畫類的藏品往往極難保存。
古代的保存方法又不夠先進,使得華夏國近來書畫作品以近現代作品為主。
齊白石、張大千之類的大家備受追捧,常常賣出天價,屢創新高。
這也是因為古老的畫作留傳於世真的太少了。
今天一見馬偉度拿出這一幅古氣深重的畫作,王學冬就有點興奮。
先不說品相多麼殘破。
做為一名畫家,他更希望能見到這幅畫的廬山真麵目,到底有何不同之處,竟然讓馬先生如此鄭重地拿了出來。
馬偉度得意地一笑:“自然,你看到了就會知道了。”
說著,他將字畫緩緩展開,一幅粗美的人物山水圖便展現在人們眼前。
唰!
一股凜裂的劍意衝天而起,讓羅源心頭蕩漾。
剛才他就覺得這幅畫不簡單,但是當露出真容的時候,更是麵露喜色。
果然,自己這些年看似坎坷,但是實在是太順了。
竟然在這個時候遇到這樣的好東西。
這幅畫絕對是個寶貝。
畫作中景物簡潔淡雅,青石蘭花,遠端牧童騎牛,手中竹笛放在嘴邊,仰首望向天空。
而在天空之上一個白馬銀袍小將,手持長槍策馬而來。
這幅畫作從構圖和筆法都無可挑剔,偏偏這內容太匪夷所思。
這牧童和武將在同一畫作中出現,又沒有畫作背景作為烘托,實在太不和諧了。
羅源立即運用透視能力看去,終於發現了一絲端倪。
這竟然是兩幅畫拚接在一起,形成一幅不倫不類的畫作!
但這幅畫作顯然出自大家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