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5章 太子下定決心(2 / 2)

隻是,這些盈餘看似很多,真正要用起來,卻又差得遠了。

“差多少?”

太子伸出手指,比劃了一個數。

胤禛鬆了口氣,笑道:“這也不算多,二哥給我兩年時間,雙倍給你湊齊。”

有樣生意,胤禛本來準備等九阿哥對商業感興趣的時候,交給他去做的。

如今看來,九阿哥和這樣生與無緣呀。

太子微微一怔,正色道:“我今天特意讓你冒險過來這一趟,是有一件正事要問你。”

“二哥請講。”

太子看看茶壺劉邦,見他一心裝死,隻能忽略了他,直言問道:“四弟曾經說過,我若要逼宮造反,你也願隨我一起,不知這話還做數嗎?”

“那是自然!”胤禛脫口而出,反問道,“二哥如今,終於下定決心了嗎?”

不是胤禛天生反骨,實在是史書上九龍奪嫡的慘烈,讓他這個旁觀者都覺得心有餘悸。

而縱觀整個九龍奪嫡的曆史,責任最大的不是野心勃勃的皇阿哥們,而是縱容甚至是引導他們野心生出的康熙皇帝。

雖然這也不能全怪康熙,而是每一個年老力衰的皇帝,都有這樣的通病,畏懼自己年富力強的繼承人。

但作為康熙兒子一輩的,胤禛是絕對不會嚐試著去體諒康熙的。

特別是在康熙離間他和太子,又嚐試慫恿他和八阿哥聯合對抗太子之後,讓他更加深切地意識到,康熙不但是他的父親,更是他平靜生活的破壞者。

嚐試體諒甚至憐憫自己的敵人,那不是往自己身上捅刀嗎?

胤禛自認還沒聖母到那種程度。

“我這些年手裏也積攢了不少財富,但若要陰養死士,暗蓄實力,還差一點。”胤禛蹙眉道,“不過這個也不必擔心,就像方才說的,給我兩年時間,你要多少就有多少。”

太子也給他交了底,“自我入朝之後,就從未停止過拉攏八旗大族的子弟官員。隻要我們能宮變成功,朝中的勢力根本不用擔心。

他們即便不會直接表示支持,也會沉默表示中立。隻要我們能迅速穩定住局勢,那些中立的人也會倒向我們。”

畢竟,他們做官都是為了家族勢力,為了權勢,而不是為了某一個皇帝。

雖然康熙這個皇帝對自己的心腹實在是很好,但滿朝文武,又有多少能被康熙視為心腹呢?

不足三成。

因為心腹這種東西,一旦多了,那就不值錢了。

胤禛道:“這也就差不多了。剩下的,等我回去畫一張皇宮平麵圖,二哥你盤算一下各大禁衛軍,看看其中有哪些是可以拉攏的。”

“禁衛軍的事你不用管,我這邊自有主張。”太子道,“政變這種事情,誰都可能背叛,所以參與的人越少越好。我先盤算一下東宮能用的人手,如果勉強夠用,就不用禁衛軍。”

在找胤禛之前,太子就和劉邦一起,仔細研究過史書上的各大宮廷政變,發現其中有一半以上,都是因為泄密而失敗的。

因而這種事情,並不是參與的人數越多越好。

就像南北朝時的北周,武帝宇文邕攝於大將軍宇文護之威,整整蟄伏十二年,做了十二年的傀儡。

等到時機成熟之後,宇文邕就以太後的名義將宇文護宣入宮中,趁著於文虎和太後說話之機,親自拿著朝笏,從後麵襲宇文護,直接爆頭。

整個過程中,連“宣召”宇文護入宮的太後都被蒙在鼓裏,知情人和執行者就隻有宇文邕一個。

這就是宮廷政變,越是簡單粗暴,就越是有效。

並且,劉邦對此大加讚賞,稱讚宇文邕頗有他老人家的風範。

胤禛點了點頭,“那禁軍這塊兒,二哥看著辦,反正你肯定比我懂。”

他正要告辭,忽然又想起了一件事,“對了二哥,你去看過十四弟嗎?”

“洗三和滿月的時候見過,怎麼了?”

胤禛道:“其實也沒什麼大事,八弟告訴我,十四弟也是重生的。”

當初八阿哥把這件事當成大新聞,說給胤禛聽。但在胤禛看來,這隻是一件小事,所以也就沒有專門告訴太子,隻是今天想起來了,就順口提了一句。

果然,太子對此也不以為意,隨意點了點頭,“我知道了。”

別說十四阿哥是重生的,就算他是神仙下凡,如今也太小了,礙不著他們什麼事。

按照太子的計劃,康熙在皇位上的日子,根本就撐不到十四阿哥長大。

臨走之前,太子再三叮囑他,“這件事除了你我之外,不要再告訴任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