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康熙發話,太子也不再逗大阿哥了,正色道“回汗阿瑪的話,兒臣以為,八旗親貴固然是我大清的根基,漢人學子卻也是治理天下不可或缺的新鮮血液,兩方都不可使其寒心。”

大阿哥聞言,不禁嗤笑了一聲,“依著太子的意思,是讓汗阿瑪和稀泥”

太子看了他一眼,沉默不語。

雖然是讓康熙和稀泥,但這麼直白地說出來,就不大好聽了。

他這個大哥什麼都好,就是性子太過魯直。

這種人若是肯安安心心做個大將軍,無論是對他自己,還是對他周圍的人都好。

奈何,他偏偏在明珠的誘導和康熙的縱容下,生出了不該有的心思,處處與太子作對。

上輩子的太子也是年少輕狂,如何忍得了他兩人自然是針鋒相對,都得如火如荼,最後落了個兩敗俱傷的下場。

這輩子的太子心態早已成熟,隻把他當個無理取鬧的孩子看待,時不時逗弄一番,卻並不與他動真格。

如此一來,就更襯得太子胸襟廣闊,大阿哥沉不住氣,也讓大阿哥更覺得太子心機深沉,每每都氣得恨不得撲上去咬他一口。

太子實在是太可惡了

見太子不說話了,康熙又問大阿哥“胤禔,你覺得該怎麼辦”

大阿哥得意地看了太子一眼,慷慨激昂地說“大清是我們滿人的天下,自然以我們滿人的利益為先。至於那些漢人書生,都是一群酸儒,汗阿瑪又何必顧及”

康熙的神情高深莫測,沒有發表任何意見,轉而又問三阿哥“胤祉,你覺得呢”

三阿哥心思數轉,在應和太子或者別出心裁之間猶豫了許久,終究還是想得到皇父看中的心思占了上風。

“汗阿瑪,兒臣以為,您既然下定決心改革科舉,便不應該寒了天下士子之心。科舉本就是為國舉才,自然是要公平公正,方顯汗阿瑪仁德。”

他自認為這番話有理有據,可圈可點。

可讓他失望的是,康熙一個字也沒多說,甚至連一個讚賞的表情都沒有。

“胤禛,你也說說。”

胤禛看了看三個哥哥,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推辭道“汗阿瑪,兒臣才讀了幾天書,哪裏能知道這些事您就別為難兒臣了。”

康熙換了個坐姿,麵上隨意地笑道“這裏隻有你我父子,沒有外人,你就隨意說說。就算說錯了,也沒人會笑話你。”

“這個”胤禛訕訕道,“汗阿瑪恕罪,兒臣在這方麵的確沒有什麼天賦,您就饒了兒臣這一遭吧。”

反正他是打定了主意,日後關於朝政事,他一概不發表意見。

康熙深深地看了他一眼,到底是沒再為難他,對太子和大阿哥道“太子和老大各自上個折子,把你的們的想法都寫出來,朕會仔細看的。”

“是,兒臣遵旨。”兩人同時應聲,不同的是太子內心毫無波瀾,大阿哥卻激動不已。

這正是向君父表達自己政治理想的大好機會呀

見康熙提都沒提他,三阿哥有些失落。但想到太子已經疏遠了胤禛,他又精神抖擻,決定再接再厲,抱太子的大腿。

太子和大阿哥的折子怎麼寫的,胤禛不知道。

但這件事的後續,他卻一清二楚。

是隆科多告訴他的。

沒錯,就是隆科多。

隆科多年長他十歲,今年已經十五了。康熙這個表哥兼姐夫就給他安排了個差事,在阿哥所做三等侍衛。

像他這樣的權貴子弟,是不想著參加科舉的。他們入仕的途徑一般有兩種,一是做大內侍衛,二就是到六部去做筆帖式。

康熙解決科舉名次的方法,就是和稀泥。

一方麵他堅持科舉名次要按真實成績來排,另一方麵,他又提高了各級官員恩蔭子嗣的名額。

原本能夠蔭一子的,現在可以蔭兩子;原本可以蔭兩子的,如今可以蔭四子,並以此類推。

如此一來,漢人學子得了公正,滿洲親貴得了好處,雙方雖然都覺得是對方占了便宜,對著這個結果還都能接受。

隆科多笑道“四爺是不知道,當時大阿哥的臉色有多臭。”

胤禛道“大哥性子一向剛直,怕是看不慣這樣的事。”

也許佟國綱就是比佟國維會教孩子,隆科多被他調教了幾年之後,那股天第一老子第二的傲氣已經磨得差不多了。

他雖然還有膽子對皇子評頭論足,卻已經知道要避著人,隻在熟人麵前露出來了。

雖然胤禛也不知道,自己和他根本沒有見過幾麵,怎麼就變成了他的熟人了

對此,隆科多很有話說是大伯父說的,進了阿哥所之後,要多聽四爺的話。要是不熟,怎麼會讓我聽你的話

“什麼看不慣”隆科多撇了撇嘴,吐槽道,“不就是因為皇上采納率太子殿下的建議,把他的折子駁回了嗎”

胤禛心中一動,不動聲色地笑問道“哦,你又知道了”

“奴才當然知道了。每次奴才輪值回家之後,伯父就會把這半個月的邸報和朝中最新的消息給我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