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章 第1章(1 / 3)

同裏鎮·李家村。

五月中旬,天氣越發熱了,此時也正是地裏最忙的時候。

秋娘手裏提著食盒,腳步匆匆的往村外的田地方向走。她看起來有些憔悴,額上冒著豆大的汗珠,許是食盒太重,她時不時換手來提,根本來不及擦拭額頭的汗水。

走得累了,秋娘便尋了個樹蔭處,放下手裏的食盒,從懷裏拿出帕子擦擦額上的汗,又把帕子當扇子給自己扇風,順道看看天上熱辣的太陽:這麼熱的天,她男人割了一上午的麥肯定受不住,她得快些把水給他送去!

她身旁跟著個蹦蹦跳跳的小姑娘,才五歲大,正是天真爛漫的時候。見娘親停下來擦汗,就去折了個大葉子,賣力的揮舞著給她娘親扇風。

雖然風也是熱的,但秋娘的心裏到底是慰藉的,她女兒一出生就開始幫她了——

她本是樊家村秀才家的女兒,生的好看,卻因身高比尋常女子低了些,上門說親的人並不多。後經媒人說合,才認識李兆。初次見麵時,她見李兆俊朗不凡,又老實可靠,她娘也在一旁勸她年齡不小了,找個老實可靠的嫁了日子也會好過,因此他們家對這樁親事並無異議,想著兩人多接觸接觸,培養一下感情再成親。

可惜李兆娘不同意,這親事便告吹了,她與李兆各自另行相看。她也陸續相看過幾個,那些人沒李兆生的俊朗好看,她便看不上眼,親事也就蹉跎下來。

哪料突然有一天李兆帶著媒人再度上門,竟是直接提親來了,她當時又驚又喜,含羞帶怯的同意了。

本以為成親後她與李兆能過上琴瑟和鳴的生活,可惜自古婆媳不相容——她的婆母平日裏對誰都好,可就是跟她不對付,兩人時不時的要吵上一嘴,她的日子過得心塞極了。

後來從李兆口中得知,李老太後來還是不樂意讓李兆娶她,是李兆硬逼著他娘同意,因此她才不得李老太喜歡。

等到李兆的弟弟李誌和同村的魏霞成親時,家裏屋子不夠住,李老太想讓李兆再蓋一間房做李誌的婚房。她知道這事後和李兆商量:既然婆母與她生活在一起總有矛盾,幹脆他倆分出去單過得了。

李兆聽了覺得可以,便和李老太說了。李老太哪會同意,秋娘一氣之下把事情鬧得人盡皆知。雖然最後到底如了秋娘的願,可李老太卻愈發不待見她,兩人在村裏碰到,李老太就好似沒看到秋娘一樣,扭頭就走。

村裏人勸她:哪家的婆母不拿捏拿捏兒媳婦?你那麼做既傷了老人的臉麵,又讓自己名聲不好,何苦呢?你去買些好吃的給人送去,服個軟這事就算過了。

可她想著自己在家時她親娘都不曾給過她臉色,憑啥嫁了人反倒要受氣,愣是沒點頭,婆媳倆的關係進入冰點。

直到婚後第二年五月,她生下了老李家第一個孩子,大名李蓼,小名小小。李老太看在她為老李家傳宗接代的份上,倒也伺候她月子,又幫著帶孩子。

兩人因這孩子的到來關係有所緩和,見麵也能說上幾句話,關係才沒那麼僵。

秋娘的小叔子李誌成親後帶著魏霞去了鎮上,開了間小飯館謀生,他們的田地交給李家老兩口打理。可他們老兩口到底是上了年齡,精力有限,做不得那麼重的活,因此李兆兩口子年年都要回去幫襯一二。她和李兆都是幹活的好手,往年幫也就幫了,可今年——

秋娘摸了摸肚子,這胎來的不是時候不說,還不穩。大夫叮囑她要少幹重活,李兆整日緊張的不行,恨不能把她給捧在手心裏,做什麼都要先替她掂量掂量能不能做。見男人這麼看重她,秋娘受用的同時,也心疼自家男人:李兆不僅要忙自己家裏的地,還要去給二老幫忙,她也心疼啊。

雖然憂心李兆,可秋娘也不忘和村裏人打好關係。她貫會交際,一路上遇到熟人了都會打聲招呼,這不送飯這一路上,李蓼聽著她娘一會一聲“張嬸”,一會兒一個“李嫂”好不熱絡的樣子,心裏十分佩服她娘與人交際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