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1章 賈後發難(1 / 2)

已經過去了半個多月,時局愈發緊張起來。太傅楊駿躺在河東匈奴進貢的胡床上依然高枕在臥,因為他已經將宿衛高級將領多數更換,而那些隻帶著百十親兵的藩王,他根本沒有放在眼裏。

“太傅,小人這幾日聽到不少消息。賈後跟諸路藩王往來頻繁,雖說府內悉聽太傅調遣,可是我們宮裏無人啊……”朱振在胡床下,略帶焦急地說道。

楊駿輕搖著羽扇,笑道:“莫說他們還沒有這膽子,就算他們有二心。可是從古至今,又有幾個藩王能反逆成事?漢初七國之亂鬧得那麼大,最後還不是悉數平定?中央的軍備和地方的軍備,天壤之別。藩王反逆,以卵擊石罷了。”朱振點了點頭,說道:“太傅說的在理,可是為了社稷久安,還是得防微杜漸。如果真鬧出了什麼亂子……”朱振說到這裏,頓覺自己多嘴,隻好止口。

楊駿道:“朱振,你也算滿腹經綸,總該聽說過鄭莊公和共叔段的故事吧。”朱振訝然抬起頭來,頓時再沒有言語。

鄭莊公是春秋時期的鄭國國君,和共叔段是親生兄弟。共叔段有謀反之心,多次做出越軌違禮的舉動,但是鄭莊公卻聽之任之。原來鄭莊公這是以退為進之策,本來共叔段隻是有賊心沒賊膽,頂多違背禮製的僭越之罪罷了,可是鄭莊公卻故意麻木,讓共叔段膽子越來越大,最後自不量力造反,鄭莊公這才名正言順將其擒殺。朱振歎了口氣,心想楊太傅難道也是想學鄭莊公,讓這些蠢蠢欲動的藩王越來越行為不軌,最後在名正言順地一網打盡?

楊駿看到朱振驚訝的模樣,笑道:“我朝為克除曹魏宗室不振的弊端,同姓封王無數,卻個個執掌著外軍(外軍既地方軍)軍權。雖然這樣看似宗室強大,可是卻並非良策。漢初不也封王無數,可是七國之亂就鬧了起來,所以為保朝廷長治久安,削藩才是重點。而削藩總得有個緣由吧,所以老夫才假癡不癲,讓這些藩王鬧騰去,反正宿衛六軍都在老夫手裏,到時候誰出頭就削了誰,天下士子百姓也不會說是我楊某人要專權徇私,而是為了保全社稷。況且老夫連子嗣都沒有,那些個藩王口口聲聲說老夫有不軌之心,哼……簡直是信口雌黃。”

朱振看到楊駿這般自信的樣子,再沒有說話。楊駿看他滿臉愁容,莫名地生出一股憂慮來,不過轉念一想,自己的親信段廣身居散騎常侍一職,就在晉惠帝身旁,當初改晉武帝遺詔就是經他之手。宮中縱然有變,自己怎會不知?楊駿撫了撫胸口,暗想朱振到底膽小,弄得自己也心情不悅,不由得心生厭惡,擺了擺手道:“你且回去吧,讓老夫休息一會。”

朱振點了點頭,不安地趨步退出。

然而楊駿最期望的段廣,此時已經心亂如麻,因為他已經兩天沒有出宮的機會了。

這幾日賈後連番接見孟觀李肇這些宿衛的下級軍官,段廣都是看在眼裏,段廣每次借口家中有事要出宮都被寺人監董猛這個閹人阻攔,雖然這也是常事,可讓段廣奇怪的是,平時塞給他一些金銀就能搞定,這這兩天,董猛卻變了個人似得,什麼東西都不收,就是不讓自己出去。

“天哪!難道宮中有了變故,可是該如何稟告太傅呢?”段廣瘙著額頭,素手無策。

此時已經夜深,忽然背後傳來聲音,一個寺人尖細的聲音道:“段常侍,陛下召集諸常侍入殿。有要事。”

段廣皺起了眉頭:“這深更半夜,有什麼事?”可是容不得多想了,隻好硬著頭皮進了大殿。直到進了大殿,不但宮中常侍雲集,抬頭一看,不但皇帝在殿上高坐,而且連賈後也坐在旁邊。段廣愈來愈覺得事情不妙,隻好靜觀其變。

晉惠帝一如既往地呆滯,賈後朝董猛示意,董猛大聲說道:“殿中中郎孟觀李肇,告太傅楊駿專權誤國,圖謀不軌,證據確鑿。聖上有旨,即刻起中軍外軍戒嚴,查辦楊駿一案。念楊駿身為國戚,有大功於社稷,免其不死,廢除所有官職,以臨晉侯就第。命東安公司馬繇率殿中精兵四百討伐楊駿府邸,楚王司馬瑋率本部兵士駐司馬門斷其退路。以淮南國國相劉頌為三公尚書,屯衛殿中,以保聖駕……”

段廣登時大驚失色,匍匐在大殿當中,大喊道:“聖上!楊太傅孤公無子,豈有造反之理,望聖上明察!”

晉惠帝一愣,卻隻是訥訥地看了賈後一眼。賈後道:“段廣乃楊駿一黨。來人,先將他押下!”兩側的殿中衛士這就上前押下了段廣,段廣連忙討饒道:“聖上,娘娘!楊太傅乃是太後父親,又無子嗣,怎麼會圖謀不軌……”話未說完,嘴已經被捂個嚴實。

押下了段廣,賈後向董猛擺了擺手道:“孟觀李肇已經行動,我們也速速派人詔令東安公、楚王和淮南王。如果耽擱了時間,讓楊駿蠱惑了宿衛造反,事情可就不好收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