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8: 恢弘的汪山土庫(1 / 3)

被譽為中國府第文化博物館的汪山土庫,座落在大塘鎮以北一公裏處——牛渡口汪山崗上,是一座氣勢雄偉的皇宮式徽派建築。

由25幢磚木結構的青磚大瓦房組成的汪山土庫,外圍具有贛南客家圍屋的特點;青

磚黛瓦、封火山牆,天井四水歸堂,牆頭黛瓦壘迭,簷口有勾頭滴水,又呈現徽派建築特征;外牆無粉刷,牆頭下粉門色線角,這是有別於徽派建築而采用的當地建築工藝;稻花香館,望廬樓等則按蘇州園林建造。堪稱江南建築一絕。民間素有“江南小朝廷”之稱。它是中國封建社會的最後一抹餘暉,它的興廢就是我們這個國家和民族的曆史變遷的見證。

李遠征領著楊正剛和柳如嫣等人催車來到汪山土庫,土庫前有一個彎月形的清淺池塘,垂柳依依,浮萍點點,幾隻大白鵝在水邊悠閑自在地梳理著羽毛。據說這是主人當年洗筆的地方。

月牙塘後麵的廣場上,豎著許多高高的木杆,每根木杆上麵立著一隻大公雞的模型,一根木杆表示一個人取得了功名。昂首挺胸的“公雞”好像在向世人顯示這個家族曾經的榮耀。

車子在最西頭的修複工房前停下來,一行人下車,從側門進入入口處,映入眼簾的是

“簪纓世胄,理學名家”的對聯和原南江市市長題寫的“中國府第文化博物館”牌匾。

從入口處走進去,就是祖堂——程氏祠堂,一棟四進的建築。

一進叫清峻堂,天井兩旁各放了一個文運缸,裏麵標有狀元、榜眼、探花。據說,拿硬幣投中狀元的,文才必定了得。

柳如嫣從口袋裏掏出幾枚硬幣,隨意投向水缸,枚枚都中狀元,而其他人不是榜眼,就是探花,就是中不了狀元。

“還真靈驗,知道這位就是才女,我們是望塵莫及呀,正剛,你也投一個,說不定也是狀元的命,你們女才郎貌,天生一對。”尚悅梅手上還有幾枚硬幣,交給楊正剛。

“我投就是浪費,初中生能中狀元嗎?”楊正剛有些窘迫地搖搖頭說,他何嚐不知老同學的用心,但他還是克製住自己,不想毀掉人家女孩子的幸福,不敢參與到同柳如嫣的嬉戲之列。

二進是祭祀廳,上邊懸掛著程氏三兄弟的畫像和程氏祖宗牌位。門邊的柱上掛著林則徐書贈的一副對聯:“湖山意氣歸詞苑,兄弟文章入選樓”,以讚譽程氏三兄弟的道德文章。

李遠征、尚悅梅、胡青鬆和夏雨荷拐進了回音巷。而柳如嫣在林則徐贈書的對聯前久久佇立,品位著這位民族英雄詞中的意境,揣摩這位近代一代英豪的風采。

楊正剛默默站在柳如嫣的身後,他擔心柳如嫣是腳還沒有完全好,一旦出現狀況,他好上前攙扶。看到她對著林則徐的對聯如醉如癡,自己卻不知其中半點含義,剛才在酒廠為柳如嫣揉腳產生的那點自尊又蕩然無存了。

“林公乃忠貞愛國的民族英雄,作品倒很少存世,不想能在這裏欣賞到他老人家的墨寶,今天是不虛此行。”柳如嫣感歎道,其實她是對尚悅梅說的,兩人都喜歡古代文學,認為古代詩詞歌賦詞彙精煉、意境深遠、韻味十足,是任何文學體裁無法比擬的。

靜待了一會,見尚悅梅沒有附和,扭頭尋找,見隻有楊正剛站在她身後,其餘人不見蹤影。

柳如嫣心中又是一陣漣漪,含情地望了楊正剛一眼,將臉轉回來,翹了翹嘴角,身子慢慢向後移動。

“哎呀”。

楊正剛站在柳如嫣身後,眼睛也盯著林則徐的對聯,也在使勁理解其中的意義,卻不得其解,沒有注意柳如嫣扭頭望了他一眼,也就沒有注意柳如嫣的身子向自己移動。

聽到一聲哎呀,楊正剛回過神來,柳如嫣已經倒在自己的身上了。再看柳如嫣,一副花容失色的神態,一副讓人疼愛的樣子。

楊正剛也來不及多想什麼,急忙雙手扶住柳如嫣的肩膀,問:“怎麼啦,不要緊吧?”

“可能是站久了,腳有些軟。”柳如嫣伏在楊正剛的懷裏,輕聲地說,這聲音,小的隻有楊正剛能聽得到。

幸福了一會,柳如嫣突然想起這是在景區,羞澀地離開楊正剛的懷裏,環顧周邊問:“他們呢?”

“已經到前麵去了。”楊正剛指指遊覽指示牌的方向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