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改革那個汗,這貌似確實是個不小的商機,明朝人對別的或許會很挑剔,或許很謹慎,或許會很排斥,但對於修建水利設施,那確實很看重和舍得掏錢的,改變自然的能力大為改善,有了較高的改變自然麵貌的能力,把這種能力運用在改善土地上……,楊改革一點也不懷疑明朝人對此的熱情……楊改革那個冏……,莫非,自己工業化還是從“農業工業化”開始的……“卿家說得有道理……”楊改革不得不承認孫元化說得有道理,或許後世的人無法理解現在的人對於土地的熱誠,或許無法理解現在的人對於土地的舍得……“陛下……,這種水壩一旦修起來了,肯定是造福一方的善事啊!”孫元化激動的說道。
“卿家的意思是讓朕到處修這種水壩?”楊改革鬱悶的說道,按照孫元化這樣幹,工業和農業搶水的問題,現在已經凸顯了。
“非也……,陛下,天下之大,陛下怎麼可能麵麵俱到?陛下不是有補貼麼?隻要陛下對用鋼筋水泥修築水壩進行補貼,想必此物會很快風靡天下的……,如此,反過來,又推動了水泥廠和鋼鐵廠的擴大……,我朝之鋼鐵的產能,肯定會到一個相當恐怖的數量……”孫元化已近激動得快跳起來了。
啊!楊改革快暈死了……,這還有補貼啊!這補貼不是自己弄的手段麼?這孫元化怎麼拿起自己的手段來自己這裏賣乖了?
所謂的補貼實際還是和發票聯係在一起的,買水泥和鋼材了,要開發票,然後等工程竣工了,拿著開出的發票到楊改革的稅監領補貼,一般是兩成,這就是補貼政策,這種政策的好處就是要開出發票,必須要辦證,而辦證,請自己到稅監去登記……,要想到稅監去登記,就得遵守楊改革的各種規矩,就得忍受稅監的挑剔和監管,就得繳稅……孫元化這話裏的意思,還有一層,就是控製水泥廠和鋼材廠繳稅的問題,楊改革聽得真的是那個冏……這個事不是該自己來說麼?現在怎麼輪到孫元化說了?楊改革真的冏得很……“卿家的意思是,如同造船,買車等一樣,都施行補貼製度?以刺激百姓對水利設施的投入?而有反過來刺激水泥廠和鋼鐵廠的產能……”楊改革說道。說實話,楊改革更多的想得是怎麼用水力搞工業化,而不是搞“農業水泥”。
“回稟陛下,臣正是這個意思,陛下,若是天下都以水泥修建水利設施,則可以說,處處是天國不是夢想,陛下,這盛世的輝煌,確實不是說得假話啊!”孫元化兩眼放光的說道。
楊改革再一次那個冏!若是自己是一個傳統的皇帝,而不是穿越者的話,遇到這種事,隻怕會立刻按照這種思路去做,可自己確實個穿越者,還有這工業化的夢想……“卿家說得有道理,若是如此,這水泥和鋼材的產量,隻怕會立刻大增,這水泥廠隻怕也是要建得到處都是的……”楊改革不得不承認,以明朝人對土地的熱情,修水利設施來改善土地的經營能力,絕對是一件不需要過多幹涉的事,若是能證明水泥在修建水利設施上有天然的優勢,明朝人一定會舍得對土地進行投入……“陛下聖明!”孫元化兩眼冒著光芒,說道。
“……按卿家說得,天下人對修建水利設施是相當熱忱的?是嗎?也就是說,我朝如今到處都是水利設施,隻是方法都比較原始,無法和如今這種水泥來相提並論,是嗎?”楊改革不得不承認,自己的思維方式和明朝人有不小的區別。
“回稟陛下,正是,我朝之中,不管官民,都對水利設施極為重視,每年征發的徭役,實際,很大一部分是去維修水利設施了,幾乎每年都會乘著秋冬季的農閑之時整修水利,大道河流,小到溝渠,可以說,我朝無一年不在整修水利,也無一年不在為這個出錢出力,可謂是消耗巨大,若是能以水泥來營造水利,則可以大大減輕維護水利的力度,可大大節省人力物力,……特別是那種大型水利設施,一旦建成,則可沿用數十年,雖然建造的費用稍高一些,可平攤到每一年,實際,還是相當節省的,陛下,這可是個大商機啊!”孫元化開始侃侃而談。
楊改革再次大冏!現在輪到孫元化給自己談商機,談項目前途,這個世界到底怎麼了?自己的潛移默化,是不是也太厲害了點?
“卿家說得是,說得是!”楊改革冏冏的說道。或許是自己皇帝當久了,太久不曾接觸底層人的生活,或許是自己疏忽了。按照孫元化說的,這個農業水泥化,確實有著極大的前景!以明朝人修水利的熱忱,自己再這麼一催生,這水泥的需求量確實會大增,水泥廠的數量也會大增,大明朝隻怕會迎來一個水泥時代。
“……卿家的想法,朕支持……,可以給農業水利設施改造提供水泥,鋼材補貼……”楊改革覺得自己拗不過孫元化,沒有想太多,就同意了孫元化說的。楊改革此前可不是這麼想的,而是先滿足工業化的水力需求……楊改革很冏,其實,也是蠻欣慰的,別的不說,這明朝人都被自己培養出思考產業前景來了,這不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