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9.第451章 老丈母娘(一更)(2 / 2)

莫非還有比你身份更重要之人?再上去可就隻有你父皇了。”

他倏地一笑,道:“好在並非是我父皇,否則天下大亂,你我二人哪裏還能坐在此處飲茶。”

她飲下一口熱茶,問道:“方才那婦人的話,能信嗎?”

他回想起那位名喚青竹的婦人,心中幾番猶疑,道:“你覺不覺著,她對我的態度,很不一般?”

貓兒立刻點頭:“對你十分容忍,我瞧著,若她有女兒,她定是想當一回你的老丈母娘!”

蕭定曄不由哈哈一笑,握著她手道:“都到了被人拿刀指著的地步,她竟還想著為自家女兒選婿,可見她女兒定然是個難嫁出去的老姑娘!”

貓兒立刻被他帶歪了話題:“老姑娘怎地了?姑奶奶也是快到二十二上才嫁的人,我瞧著我夫婿高興的緊。老姑娘怎地了?”

他又被她逗的哈哈大笑,將她攬在臂彎,喟歎道:“好在有你,否則這一路上為夫一個人可是要吃大苦!”

貓兒見他連番展顏,不似一開始的憂慮,方問他:“方才遇見的那婦人,與我長的諸般相像。你說,會不會是……”

他立刻搖搖頭:“不會那般巧。雖說父皇年輕時也曾到過江寧,可算一算年歲,二十幾年前,方才那婦人怕是不到十歲。父皇心底的那個女子,隻可能在京裏。”

兩人又坐了一坐,分析出個行動要點。

第一,最好晝伏夜行,最大可能的避開衙役盤查。

第二,便是遇上衙役盤查,自己也不能先流露出個逃犯的慫樣,就該大大方方的對答。

蕭定曄在府衙近處被衙役追拿,實則就是犯了“打草驚蛇”的錯處。被通緝的賊子一遇上官兵,首先就會往“是不是要捉拿自己”的邏輯上想去。

兩人又都是外地口音,隻要一口開,就極容易引起旁人的注意。

出了茶樓,貓兒問道:“我等現下去何處?還能回王家嗎?”

蕭定曄道:

“莫擔心,現下住進民居,比在客棧裏安全。且那王家主母,如若對你我有所懷疑,前三日有的時間去報官,用不著現下才來。

她家中乃商戶,對影響買賣的消息最是靈通,你我先回去向她打探一番,再做定奪。”

溫暖如春的王家外書房裏,在男主人不在的時候,女主人常常在此處會客,不放過任何一個擴展買賣的機會。

此時茶香嫋嫋,坐在下首的貓兒笑道:“妹妹剛剛到江寧便大病一場,今日一早又外出探友,未能向姐姐多表歉意,實在滿心愧疚。”

她將手下壓著的一隻金絲楠木盒往前推了推,笑道:“也不知姐姐的喜好,妹妹冒昧選了一支,姐姐隨意把玩便好。”

丫頭便端著紅漆盤,將那金絲楠木的小盒子盛起,端到自家主母麵前,緩緩打開木盒。

木盒裏是一支紅玉鑲嵌的金簪,簪身不粗不細,紅玉不大不小,既顯示了送禮人的身家不俗,又彰顯了不帶目的的寒暄。

王夫人連讚了兩聲好,卻並不去碰這玉簪,也顯示了自己的身家。

兩位大小王夫人,一個來回,便暗中較量了一番。

各自表麵上雖波瀾不興,然而貓兒卻知道誰輸誰贏。

她的心尖尖上疼的難受。

這麼一小支簪子,花了她八百兩銀子。

她和蕭定曄這一路逃亡,給自己身上花出的銀子,沒超過一百兩。

她額上浮上一層汗,眼睛卻再未將那簪子多看一眼,表達了送禮的漫不經心。

八百兩銀子的物件,貓兒自然不能等閑視之。她既然忍痛花了銀子,為的便是穩住江寧的一位地頭蛇。

這位王夫人是江寧的老人兒,家中又做著大買賣,人際關係複雜多樣……必然是一位合適的地頭蛇人選。

一口氣吃不成個胖子。

即便是烤兔肉也得掌握火候。放血、剝皮、上架、刷油、撒孜然……一樣一樣都有講究。

貓兒估摸著送出簪子已點燃了第一把火,千萬不能急,得緩。在這個敏感的時候,她不能猴急。

她再飲下一口茶,撫了撫額角。

坐在她身畔的蕭定曄適時關心:“怎地了?可是又頭疼?”

貓兒嬌滴滴道:“今兒外出吹了吹風,卻有些不舒坦。”

蕭定曄忙忙起身,向王夫人扌包拳道:“拙荊身子不爽利,隻能……”

王夫人笑道:“快快去歇著,冬日無事,我們敘話的機會多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