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一份國書,大寧廟堂還有爭論?

趙公明趙老學士義憤填膺,斥責道:“什麼‘燕州長子,國之謀士’,欺世盜名豎子爾!慕容雅博當屬第一誤國奸臣!老夫便是拚了這條命,也要奏請皇上誅殺此僚!”

下麵的人麵麵相覷,便是那些侍讀學士和侍講學士在翰林院任職多年,也從未見過趙老學士如此氣憤,白靖文這些人更加大氣不敢出,也不敢多問,因為光是聽見“慕容雅博”這四個字他們知道自己應該避而遠之了。

慕容雅博何許人也?

須知,大寧朝的政治機構取消了傳統的門下省和尚書省,卻依然保留了中書省,在規製上中書省為中央官署之首,統領六部五寺與其他衙門,中書省便是官員追逐權力之巔峰所在,慕容雅博的官職全稱是“中書平章政事”,正經從一品大員,中書省第三號人物,僅在左右丞相之下。

關鍵在於,慕容雅博還有“燕州長子,國之奇士”這個先帝欽賜的尊號。

這個尊號的來由還得追溯回十五年之前。

當年先帝兵敗武神關,大寧北境自朔方郡至連州一線全麵崩潰,蒙州防線首先被燎國騎兵捅穿,隨即發生連鎖反應,蒙州、武關郡、遼州和連州全部淪陷落入敵手,六州三郡已去其四,眼看著剩下的三州兩郡亦將不保。

值此江山危亡、國家傾覆之際,燕州世族,慕容家長子慕容雅博第一個喊出“幽州既沒,燕州何存?”的口號,傾盡全族之力發動燕州軍民趕赴幽州支援,給周邊州郡做了表率,這才有各路民兵逆流而上,冒死勤王,最終在幽州通天闕成功構築軍事防線,慕容雅博則迅速接納潰兵,重整人心,燎國鐵騎寸進不能,先帝從通天闕回撤,有感於慕容雅博匡扶社稷、解除危難之功,賜予“燕州長子,國之奇士”的尊號。

彼時,慕容雅博不過十五歲而已。

即便到了今天,這人也才三十歲,三十歲入主中書,翻遍史書亙古未有,甚至有人說,他是中書平章政事而非左右丞相,隻因年歲不夠、資曆尚淺而已,言外之意,亦隻有年歲能給予他仕途上的牽絆。

這樣一個神人,怎麼就惹得趙老學士大為光火,非要誅殺不足以解恨?

就近的一位侍講學士看趙老學士平順了氣息,主動向白靖文等人做出說明:“慕容長子向皇上提了驅虎吞狼之策,強烈支持禦駕北上與燎國國主會獵幽州,共謀討伐西涼大事。”

此言一出,台下轟然,這些國朝的筆杆子交頭接耳,議論紛紛,隻有白靖文和林少遊等少數一些人不為所動,台上的趙公明仍有不忿,繼續指責:“什麼驅虎吞狼要皇上以身涉險?此去幽州,根本就是以身飼虎!慕容雅博其心可誅!”

白靖文算是聽明白了,對於燎國邀請宣和帝北上一事,朝中分成了“支持派”和“反對派”,其中支持派以中書平章政事慕容雅博為首,反對派以趙公明這些廟堂老臣為首。

白靖文對廟堂那邊的情況暫且不能算熟悉,但也知道宣和帝此去必然要冒巨大風險,慕容雅博那樣的人怎會看不清其中利弊?

果然,很快有人大膽發問:“趙老,慕容長子看不清個中厲害,難道王公相和崔公相也不出來說話?”

王公相和崔公相指的是大寧朝的中書左右丞相王延年和崔固安,此二人主宰中書省多年,是宣和帝手下第一、第二號文臣,有“左王右崔”之稱,在規製上,他們是慕容雅博的長官。

趙公明痛心疾首道:“左王右崔皆不做聲,慕容豎子拉攏一幫亡國之臣狺狺狂吠!豎子誤國!豎子誤國矣!”

慕容長子被他順口叫成了慕容豎子,可知真是恨到了骨子裏。

那位侍講學士繼續幫趙公明老學士向白靖文等人說話:“現在朝中尚有趙老與都察院齊老為代表的一眾正直幹臣敢言直諫,事情仍有回旋餘地,我等應當追隨趙老步伐,明日翰林集體上書,奏請皇上駁回燎國國書,立即誅殺慕容雅博及一眾爪牙,此為我大寧千秋萬代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