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第一百七十四集 竹林寺內石頭記(1 / 3)

詞曰:

楚竹閑挑。千日酒、樂意稍稍漁樵。那回輕散,飛夢便覺迢遙。似隔芙蓉無路到,如何共此可憐宵。舊愁消。故人念我,來問寂寥。登臨試開笑口,看垂垂短發,破帽休飄。款語微吟,清氣頓掃花妖。明朝柳岸醉醒,又知在煙波第幾橋。懷人處,任滿身風露,踏月吹簫。

金陵風雨已過,此刻又是明媚春光。賈寶玉清晨起床,洗漱清爽後,走到街上買回早點,交給了忙著煮粥的襲人,悄聲問她:“這幾日可好些了嗎?”

襲人頭也不抬忙著燒火,嘴裏還是安慰他幾句:“我這是老毛病了。一到春天就要咳幾日。前些日子你給我拿來的川貝枇杷膏,我吃的甚好。若是還有,就再給我找些來。”

賈寶玉點點頭說道:“這到也不難。那本是從鳳姐姐那裏拿的。你有空,就去看看她。好歹還有幾年的親戚情分,不會讓你空手而回的。”

襲人抬起頭歎口氣:“二爺不用寬我的心。如今咱家這樣,還有什麼臉拉不下的。想那年有個劉姥姥去咱們府上打秋風,那麼大的年紀,若不是日子過不下去,怎會拉著臉去呢。隻是...二爺,你也該想想日後生活的著落了。

自從福王反叛,咱家的祖田也被這些天殺的占了去。得虧平叛的早,否則,咱家哪還有餘糧啊。”

寶玉怔了會神,幫著她洗米下鍋,這才說道:“咱家還有我大姐姐的接濟,一時還不甚艱難,隻是省著些過吧。”

一句省著過,讓襲人哭出了聲,這句話當年她可是常說的,何時聽過這位二爺說起。

寶玉搖搖頭,出了廚房,回了自己屋子。李琦正把一雙兒女叫醒,給穿衣洗漱。見他回來,就說道:“江寧織造的帖子昨兒就送來了。我還沒問你到底何事呢?”

寶玉伸手抱過女兒,拍著她的屁股讓她趴在自己肩膀醒盹。等她精神了,才放在地上讓她跑出去玩,這才坐在椅子上說道:“你還記得吳梅村寫的石頭記吧。”

李琦呸了一聲:“就是個胡編亂造。我家的事他能知道多少?還不是道聽途說來的。”

寶玉給自己倒杯涼茶,慢慢喝著慢慢說道:“如今的天子是李大哥次子,而這位不是太上的太上,竟然帶著林妹妹流連山水去了。據說是下了南洋。朝野上下都說這才是賢王本色。就有為他編書著史的說法。

偏讓聖母皇太後妙玉給攔下了,隻說他家故事太過離奇,編入正史怕後人不信。不如先把這三十年間的前朝故事講個明白。也讓後人知道個來龍去脈。

這不,你我兩家就要重新出現在世人麵前。曹織造是要我和你哥哥一起幫著吳梅村把石頭記重新改寫一番。算作野史流傳民間,也好輔佐正史講述。”

李琦敞著衣襟給小兒子喂奶,女兒就跑進來喊餓,襲人趕緊端著飯食進來喂她。

李琦哄著兒子吃奶,就問寶玉:“這可有說法?”

寶玉自是知道她的意思,苦澀一笑:“潤筆的費用倒是不少。還說將來是要給版權的,我也不知道這版權到底是何物,我先前寫的那些可是沒見過書約,更別提什麼潤筆了。隻能是廢了自家的筆墨博世人一笑吧。”

李琦晃著身子說他:“我就說你寫的沒人看,偏你還不信。如今政通人和,人人都要奔著上遊。誰還去看你字字的出處?就連科舉都要考問農、工、商事了,八股隻作為文筆試,可見世間變化何等之快。你再守著你那些厭惡經濟之說,又怎麼能行。

難得有這個機會,你就去找我哥哥一起寫寫自家故事,掙些錢回來吧。”

襲人隻管喂著女兒,隻因她身子調理不好,所以沒有所出。卻把這個女兒當做自己生養的一般愛惜。

隻是夫人至今沒有讓她有妾室的名頭,隻說家境艱難,願意留下伺候就全了他們主仆的情分。寶玉又做不得主,賈政更是守著祖宅每日釣魚取樂,萬事不管的。

誰讓他有著西疆的大女兒,還有天津衛的小女兒一起接濟呢。就連趙夫人收了兒子的饋贈,也沒薄了他去,倒是老來悠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