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回京(2 / 2)

李隆基年歲大後,已經不太理政,但如今潼關局勢剛剛穩定,叛亂還在持續,李隆基需要和朝臣們經常討論後續安排,今日也難得了早起主持了朝會。在楊晞和哥舒翰進到長安城,到興慶宮門求見時候,朝會剛剛開始,聽到楊晞和哥舒翰一道在宮外求見,李隆基馬上令他們進宮了。

在眾臣的注目中,一身戎裝的楊晞扶著行動不方便的哥舒翰走到興慶殿內,各自向端坐在禦座上的皇帝李隆基行禮。

“楊小愛卿,哥舒愛卿,平身吧!”幾天前已經接到潼關守住,叛軍退守陝郡消息的李隆基神情大悅,笑吟吟地看著殿下的楊晞和哥舒翰,道:“楊小愛卿,朕想不到你小小年紀這般神勇,隻憑潼關城那萬餘殘兵敗將就抵禦住了十數萬叛軍的攻城,直到援軍抵達!你立下了大功,朕定有重賞!”

就在楊晞還沒來得及作謙之際,京兆尹魏方進站了出來,稟奏道:“陛下,漢之霍去病,十七歲開始領軍出征,在弱冠之年就立下赦赦戰功,封狼居胥,名留千古!楊元帥於危難之際自請命救援潼關,並成功地擊退了叛軍無數次的攻城,力挽狂瀾,救我大唐於危難之中,其立下的功業絲毫不遜於霍驃驍!陛下,這是陛下之幸,大唐之幸,是楊相公教子有方啊!一定要給予楊元帥和楊相公以重賞,以表其功,激勵將士的士氣!”

魏方進所說雖然有阿諛奉迎,討好楊國忠的味道,但所說不無道理,楊晞在潼關立下的功勞是非常大的,這一點誰也沒辦法否認,魏方進當殿為楊晞討賞,雖然朝堂上有一些人覺得不舒服,但沒有站出來反對和批駁。

站在殿首的楊國忠並沒有任何的表態,但他心裏的得意卻怎麼也掩藏不住。

自家這個小兒子,還真是福星,不但助自己化解了麵臨的大難,還再為楊家增添榮耀,當日當機立斷,同意讓楊晞率軍馳援潼關的決定看來下的是無比的正確。

當日的決定不是壯士斷腕,而是為自己的榮耀錦上添花了。

自己這個小兒子,還真的大有作為,遠比大的那三個兒子出色,以後一定要傾注全部心血栽培。很可能就是楊晞將楊家的榮耀傳承下去,並讓這份榮耀越來越輝煌,達到一個無法預料的高度。

在楊國忠喜滋滋地暗自慶幸並暗暗打算的時候,武部尚書韋介素也站出來,附魏方進的議:“陛下,臣附議,楊元帥在潼關之戰中立下卓著的戰功,憑萬餘殘兵敗將頂住了叛軍的進攻,如此功績,朝廷不給予重賞,怎麼都說不過去!”

“唔,諸位愛卿說的在理,楊晞在潼關立下的大功,朝廷一定會給予其獎賞的!有功得賞,有過要罰,如此才能提振軍威、國威,不然會寒了將士的心!”李隆基撫著胡須嗬嗬笑著說了麵前這些話後,突然用力一喝:“楊晞何在!”

楊晞聽到李隆基的喝令後,打了個激靈,馬上上前作禮應命:“陛下,臣在!”

也沒等李隆基開口封賞,楊晞馬上將他一直在琢磨的一些話說了出來:“陛下,臣在潼關是立下了軍功,但臣所立下的軍功與將士們拚死殺敵是分不開的,希望陛下在獎賞臣的時候,一同獎賞潼關城內的所有將士!還有,也希望陛下能讓身負靈寶兵敗罪責的將士們能繼續領軍作戰,將功贖罪!”

聽楊晞竟然提這樣的請求,殿內所有人都吃驚了,包括剛剛在沾沾自喜的楊國忠,還有準備出來請罪的哥舒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