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在幾個城門方向的火慢慢小去,但城內一些木質結構還在燃燒之際,崔乾佑命令李前和程衛這兩位指揮前哨人馬的中郎將,率部從已經滿目瘡痍的東門及南門方向進城,準備將城內的餘火控製住,再將整座漢潼關城占領。
這裏將是他們對隋潼關城進行攻擊的一個中繼點,後續支援的人馬及物資將在這裏集結,前方戰事不利退下來的話,也在這裏彙集。
萬一的情況下,唐軍在占了優勢後進行反攻,這裏也將是抵抗唐軍反攻的一個要塞。
不過程衛和李前再次率軍進入漢潼關城後,卻發現崔乾佑的打算有點“異想天開”了。
幾個城門洞附近被燒的一塌糊塗,木質的城門肯定不見蹤影,連城牆上的城門樓也全被毀了,放眼看去,城內大部建築都毀於大火,一些還在繼續燃燒,漢潼關城已經徹底被毀了!
要是他們攻打隋潼關城不利,唐軍反撲的話,這座破城並沒多少利用的價值,除非馬上修葺。
在將初探到的情況報告給後麵的崔乾佑後,李前和程衛命令軍士小心翼翼地進城。
要進到城內,城門洞及門洞附近那些燃燒後的殘骸肯定要清理掉,那些燃盡或者未燒光的東西溫度還很高,容易灼傷人的。城門洞附近堆積的幹草夠多,不幸衝到火堆中人和馬都已經被燒成了炭,與幹草及木頭的燃燒餘物都不太能分別,叛軍軍士以一副膽戰心驚的樣子在清理滿地的灰燼。
無論是東門,還是南門,及未發生大規模戰鬥、但被衝進城的叛軍軍士打開的北門方向,場景皆是差不多,都是一副慘不忍睹的情景。
死於大火中的那些可憐者都是叛軍軍士,並沒有任何一個唐軍軍士。
龐忠和李福德在率軍撤出漢潼關城時,並不是全部撤離,不留一個人的。
在兩千人馬先後撤走之際,還是在城內多處關鍵地方留了數十名死士,這些抱著必死決心的死士就是準備在叛軍衝進城時候點燃幹草及油桶等易燃物的。他們沒打算逃走,打算與漢潼關城共存亡的,夜間那些騷擾叛軍,讓叛軍判斷出錯的響箭等信號就是他們弄出的動靜。
不過事情的發展卻比起先估計的好,叛軍殺進城來時候,懸掛的油燈及蠟燭引燃了這些易燃物,給予了叛軍重創,這些打算與潼關城共存亡的死士,也在多個地方放起火後,趁叛軍混亂沒注意之際,從西門方向逃出城,逃回隋潼關城。他們的運氣很好,竟然沒有一人傷亡,
死於大火中的叛軍軍士也隻能留作灰燼撒在潼關城內了,當垃圾一樣被清除掉。
不過在叛軍將城門洞附近的燃燒後餘物清理幹淨,將進城的道路打通,大隊人馬往城內進發的時候,意外的情況又出現了。
離城門洞不遠的地方,有陷阱挖著,騎著馬衝在前頭的那些軍士,在馬蹄踏上陷阱地的時候,陷阱打了開來,數十騎人馬摔落到裏麵。陷阱裏麵都有削尖的竹子及木頭倒插著,這些摔落下去的戰馬及軍士全都被這些倒插的凶器刺了個正著,許多人被一根或者數根尖銳的木頭或者竹子插穿了身體。
一些人在慘叫一聲後馬上斃命,那些沒馬上死的人,在不停地掙紮著,慘叫、哀嚎聲接連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