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軍士飛快地跑到正率軍快速奔跑的竇華前麵,在身下馬兒的一聲長嘶中勒慢坐騎,在官道上打了個圈後,伴著竇華繼續往潼關方向奔跑,再大聲地報告情況道:“報告將軍,我軍前方抵達了華陰,再有八十裏路,就可抵達潼關!童將軍請問將軍,是否暫作休整?”
“還有八十裏,看來天黑前能抵達潼關了!”竇華稍稍勒慢了坐騎,看著官道上那些還在快速行進的軍士,不由的感慨了聲,再命令道:“令軍士在華陰暫作休息,補充完食物和飲水後馬上出發!”
現在已經快按近中午了,天氣很熱,將士們不可能再以很快的速度行進,而是保持一定的合理速度前行,現在已經連續奔跑了一個多時辰,人馬都很累,出的汗多,急需補充飲水及食物了。
都是這該死的天氣作怪,不然不會這麼狼狽的。天太熱了,竇華不能下令全速奔跑。要是放馬快跑,說不定半個時辰跑下來,許多馬兒先後倒在路上,再也起不來了,許多軍士也會如此。
如此天氣下,要保證行進的速度,又要避免軍士或者馬匹大範圍地倒下,必須要有適當的休息,還有補充食物的飲水。出的汗太多,人和馬的飲水問題是無論如何都要補充解決的。
幸好軍中有許多有經驗的主官,昨天下午的行進又給他們提供了經驗,製定出快慢結合的行進方式,再加短暫的休息。這樣能保證整支隊伍快速行進,又不會導致大量人馬因天氣太熱及體力消耗過大而倒斃。欲速則不達的道理很多人都懂,但真的臨事了,許多人卻不知道怎麼做,除非他很有經驗。
但再有經驗的人,遇到這樣的情況都是心急如焚的。不隻是竇華恨不得能插上翅膀飛到潼關去,他麾下的各級主官及軍士都是如此。隻是心急也沒用,長安離潼關這兩百七八十裏路是省不掉的。
晚上天氣雖然涼爽,但卻黑燈瞎火,月亮又被雲層遮住,三千人馬一起行進,怎麼都行不快。
昨天一個晚上下來,也隻行了不到一百裏路,加上昨天下午時候走的,大概馳離長安兩百裏,剩下的八十裏路對於這三千軍士來路,是一個非常大的考驗,畢竟三千人馬都是連續行進的,體力消耗很大,昨天晚上又沒有睡覺,以這樣的速度行至潼關,還有多少戰鬥力誰也不知道。
要是狠命快跑,估計抵達潼關後,也不需要參加戰鬥,全都橫在潼關城頭躺屍去好了。
但任何人都明白,潼關的守軍還在翹首等待著他們後續的援軍,一定要爭取盡快抵達潼關城,並要保證抵達潼關後還有力氣投入戰鬥!
竇華在率軍行進間隙,還令人四處打探情況,通過驛站傳遞的情報他大概清楚了前方的戰況,潼關還在我大唐軍隊手中,還沒有陷落。
從最新的情報分析,潼關還沒到最危險的時候,叛軍甚至還沒有攻至新的潼關城下,隻要他們加快行進速度,一定可以在城破之前抵達新潼關城。
與竇華有著相似心情的還有張漸,這個楊國忠的親信所率的五千人馬也基本與竇華部保持了相似的行進速度在官道上快跑,他們落後竇華部約四十幾裏,一個時辰左右的快速行進距離。
--------------
臨近中午,漢潼關城內的大火已經差不多熄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