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世昌也頻頻點頭:
“大帥,次公說的是,放眼全國,這幾年沒有那一家兵工廠日子好過的,產量最高、規模最大的漢陽廠,這兩年不也是做做停停,艱難度日嗎?四川廠要不是次公離任前撥下專款大力扶持,蕭益民又在一旁幫助頗多,恐怕早已經倒閉了。”
“既然這樣,能不把讓一鳴老弟把手雷和手榴彈的圖紙和技術也送到軍部啊?”剛取代段祺瑞擔任陸軍總長的王士珍建議道。
包季卿連忙解釋:“木柄手榴彈的生產技術倒沒什麼,鑄鐵手雷的生產就麻煩了,不但對鐵料和鑄造技術要求很高,結構也相當複雜,沒有專門的設備,以及不亞於生產步槍槍機彈簧的技術,是造不出那種鑄鐵手雷的,可是要想生產那個小小的彈簧,必須購買歐美的先進合金冶煉爐,還要在德國專家的指導下,經過三道淬火技術才能做出合格的彈簧,不容易啊!”
袁世凱等人都不懂這些技術上的事,反而是博學多才的徐世昌曾經深入了解過步槍彈簧的生產程序。
徐世昌看到把兄弟袁世凱望向自己,隨即點點頭說道:“季卿說得對,目前我們國內所有的兵工廠都無法生產出合格的槍機彈簧,就連技術最高的漢陽廠也做不好步槍的合金拉殼鉤,軍中將士普遍反映漢陽步槍出現的毛病,大部分是拉殼鉤失效和斷裂的問題,這也是漢陽式步槍最大的缺陷。
“既然一鳴老弟解決了這個問題,不如請他將拉殼鉤的加工製造技術,還有木柄手榴彈的生產圖紙和技術,交給軍部再轉給其他軍工廠,怎麼說也是對國家的一種貢獻嘛!”
“大帥,卜五兄說得對,漢陽廠、江南廠和大沽廠研究木柄手榴彈快一年了,仍然無法生產出讓人放心的手榴彈,既然一鳴老弟那裏有現成的技術,不如盡快拿過來,手榴彈在戰場上的作用可是越來越大了!”段祺瑞也說出自己的意見。
袁世凱心裏其實早就願意妥協,之所以板著張臉聲色俱厲地提出各種要求,全是因為蕭益民大大掃了他麵子,而且他作為一國之最高領袖,實在吞不下這口窩囊氣。
可是全國嚴峻的形勢擺在他麵前,袁世凱在“二十一條”帶來的巨大負麵影響下非常被動,孫中山領導的革命黨又在江南各省陸續發起大大小小的武裝暴動,在軍事上把他這個大總統折騰得焦頭爛額疲於應付,在政治上頻頻聯係居心叵測的日本和列強,據說還與日本方麵簽署了《中日密約》,從方方麵麵盡情地拆他袁世凱的台,袁世凱哪裏還有精力和本錢派出大軍攻打越來越強大的四川?
真要打的話,膽大包天的蕭益民要是來個破罐破摔,或者幹脆投到孫中山旗下,恐怕這個江山就要風雨飄搖了。
更為重要的一點是,包季卿來到北京的第一天,已經向他袁世凱明確傳遞了蕭益民的承諾:絕不被革命黨利用,支持中央政府和袁大總統的領導,除了不能接受中央軍進入四川和設置稅收機構之外,其他一切都可以商量,而且隻要發生對外戰爭,他蕭益民哪怕傾家蕩產,也會發動所有的力量,在袁大總統的指揮下勇往直前!
既然大家都有接受蕭益民條件的意思,袁世凱也就不再惺惺作態,他當即拍板同意趙爾巽和包季卿提出的條件,不再苛求蕭益民歸還扣留的武器裝備,原則上同意任命張瀾為四川巡按使,同意任命蕭益民為四川督軍,但明確表示這兩個任命需要在一個月之後才能下達,而且還要看到蕭益民和四川新政府的誠意。
走出戒備森嚴的總統官邸,包季卿和趙爾巽如釋重負。
同乘一車的段祺瑞被袁世凱任命為中央特使,跟隨包季卿返回四川,名義上是展開巡查和戰後交涉,實際上要逐一會見張瀾、匡佑民、曾壽五等四川當權派,並與川軍總司令蕭益民密切接觸,盡可能堅定蕭益民和川軍支持袁世凱領導的立場,最後才是秘密帶回木柄手榴彈、新式毛瑟步槍的設計圖紙和生產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