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六章 試探還是蠶食(1 / 2)

萍鄉北部三十二公裏的上栗縣,坐落於千山萬壑之中,交通不便,人口稀少,兼之該地不是通達四方的商道樞紐和兵家必爭之地,因此千百年來默默無名,唯有傳承百年的煙花爆竹生產享譽湘贛兩省。

直到漢冶萍公司建立,洋務派領袖張之洞高薪聘請的洋人工程師在上栗境內探明蘊藏巨大的煤礦和鉛礦,遠離塵世、如同世外桃源般的上栗終於名聲鵲起,煤鐵和鉛鋅的開采帶動了上栗的發展和繁榮。

由於地方豪強和官員們相互勾結,壟斷資源,上栗人民並沒有獲得任何實惠,反而淪為官府和豪強爭相掠奪和壓榨的對象,千百年來壓在人民心中的怨恨幾乎到了爆發的邊緣,但在統治階層的血腥而又殘酷的壓製下,整個上栗境內還算穩定。

但數百年來的穩定,終於在中秋時節一個秋陽高照的下午被打破,民眾千百年來的屈辱和怨恨,也在這個下午被點燃。

出自四川陸軍速成學堂的教導團長袁崇熙站在上栗城東的佛子嶺下,默默俯瞰已被所部三千六百餘官兵合圍的小城,久久不語。

同樣出自四川陸軍速成學堂的團副何玉蘅在破舊的佛子廟中靜靜等待,一名強壯的士兵不停地轉動手搖發電機的搖把,兩名通信參謀正在艸弄大功率電台,“滴滴答答”的電波聲很快便譯成文字,交到矮壯的何玉蘅手裏。

何玉蘅看了一遍電文便匆匆出去,登上廟前的石崗,將電文遞給胡子拉碴的袁崇熙:“總部複電,要求我們占而據之,嚴格整訓,靜候命令。”

袁崇熙看完咧嘴一笑,露出滿口被煙漬熏黃的牙齒,深凹的眼裏露出無奈之色:“看樣子我們不需要南下廣東了。”

何玉蘅點點頭:“我們在大冶悄悄換裝完畢,立刻南下,一路都是晝伏夜行,七拐八彎的,好不容易才擺脫鄂軍一個團的跟蹤和李純部一個旅的截擊,到了萍鄉沒弄出什麼名堂,卻在南下的路上突然接到潛行北上奪取上栗的命令

“想象看,這中間總部的命令竟然更改了三次之多,我認為如果不是劉子承長官那裏出了問題,就是湖南局勢有變,估計我們去不成廣東,也不用當革命黨了。”

“這樣不是更好嗎?本來所有弟兄就不願南下廣東支援革命黨,要不是看在劉子承長官的麵子上,你我也不會答應總司令率部南下,現在這樣,不正合我們的意嗎?估計下一步總司令會把我們這支孤軍調進湖南戰場。”

說完,袁崇熙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

何玉蘅指向前方的入城路口:“快看,地頭蛇終於低頭了。”

袁崇熙望向前方被押解而來的十餘名鄉紳和數名身穿藍色軍裝的本地軍官,眉開眼笑,跳下石崗:

“這樣不是挺好嗎?省得我們攻城浪費子彈,看來今晚弟兄們終於能睡個好覺了。”

半小時後,已經擴大到七個營的川軍教導團,全麵接手了上栗防務。

城中百餘名地方民團盡數繳械,三大礦務公司被查封,縣長和七名鄉紳的院子也被封鎖,風餐露宿二十多天的教導團官兵,兵不血刃便占領上栗,不但獲得大量軍餉和糧食,也終於有了落腳之地。

更為重要的是,這支隱藏在北洋軍張敬堯部背後的孤軍,不但行蹤飄忽,而且總兵力和武器裝備遠遠超出周邊各軍的了解,戰鬥力也被嚴重低估,可一旦上栗被占領的消息傳開來,恐怕嶽州的張敬堯和南昌的李純都要睡不著了,誰敢保證這支如同流寇似的的川軍小部隊不會在自己側後捅上一刀?

三曰後,離開大冶的千餘川軍占領上栗的消息,終於傳到李純手中,驚愕萬分的李純對著地圖查看良久,在師爺和副官的建議下,反複權衡利弊,最後果斷將情報發給統製湖南諸軍的張敬堯,並將情況向燕京的段祺瑞彙報,然後電令進駐萍鄉平亂的贛軍第三旅,隻需嚴密監視上栗方向,封鎖上栗至萬載、宜春交通要道即可,切勿主動攻擊占領上栗的川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