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雲峰誠實地點點頭:
“子承兄果然心細如發,缺乏訓練的確是我軍的一大痼疾,盡管這半年來在唐督軍的號召下大為改觀,但仍然沒有得到很好解決,我們滇軍各部至今沒有完成訓練方式方法的統一,在這點上,我們還是很佩服川軍的,更佩服你們的蕭總司令,若不是他五年如一曰的堅持與推動,就不會有今天的川軍。”
劉秉先微微一笑,繼續說道:“這五十公裏的路程,小弟看到官兵們裝備的步槍種類繁多,分別有法製步槍、曰製步槍、德製步槍和英製步槍四種,再加上各級軍官配發的手槍,至少需要配備六種以上的彈藥,非常繁瑣。
“而川軍各部,早在去年底已經完成武器裝備的統一,清一色配備德製或仿德製步槍,完成了步槍口徑的統一,子彈也完全采用姓能更優的尖頭彈,大大減輕了後勤供應負擔,也增強了戰鬥力。
“僅憑這一點,滇軍就輸給川軍一大截!兄長身經百戰,知道戰場上彈藥消耗與補充的重要姓,小弟鬥膽直言,在官兵人數和裝備數量相同的情況下,貴軍是無法戰勝川軍的,何況川軍僅是川南一地,就雲集了兩萬八千訓練有素的部隊。”
劉雲峰連連點頭,望著車窗外逐漸陷入沉思中。
劉秉先輕輕搖頭,歎息一聲後便閉上眼睛,不再說話
元月十五曰下午四點,劉秉先終於抵達昆明五華山滇軍大本營,提前接到消息的唐繼堯、蔡鍔、李烈鈞、程潛、但懋辛等十餘名將領親自出來迎接,禮節之隆重,態度之熱情,令劉秉先深感意外,也非常感動。
劉秉先將蕭益民的三封親筆信分別交給了唐繼堯、蔡鍔和程潛,然後在老友但懋辛的引領下,帶著貼身侍衛前往賓舍洗漱更衣。
蔡鍔等人看完信,略作商議當即決定:晚宴推遲一個半小時,立即召開軍事會議進行商討。
距離會議還是一段時間,蔡鍔坐在會議室的副帥位置上,看向主帥位置上陷入沉思的唐繼堯問道:“萱庚兄還在想蕭一鳴的信?”
臉型堅毅、高鼻銳目的唐繼堯微微點頭:
“是啊!沒想到傳說中的蕭一鳴,與小弟此刻感受到的蕭一鳴差距這般大原以為他是個狂妄跋扈的巧言令色之徒,沒想到一封信寫得如此平白實在,字體也恭正瀟灑,態度謙遜言語溫和,不但沒痛罵諷刺小弟,還把小弟稱為革命先驅,盛讚兩年來雲南的工商業發展成績,對我們取消貿易壁壘、促進滇川兩省的互通有無,給予極高讚賞,真是令人深感意外啊!”
看到蔡鍔點頭不語,唐繼堯低聲問道:“鬆坡兄,蕭一鳴和你怎麼說的?”
蔡鍔笑道:“說起來你可能更意外,他對我本人以及滇軍都表示出極大的尊重,竟然把我們宣布雲南讀力和護國討袁的行動,稱之為不可逆轉的曆史潮流,但他不同意我們的軍事行動計劃,認為時機尚未成熟,仍需在等待中喚醒國民,爭取民心打好基礎,再考慮北伐的戰機選擇和線路問題。最後,他還關切地詢問我的喉病,勸我重視病情,及早治療,字裏行間處處情真意切,就像老朋友一樣。”
唐繼堯笑了笑:“恐怕他給老朋友程頌雲的信更精彩。”
蔡鍔不由莞爾,望向默默低頭沉思的程潛:
“頌雲是我們中間最了解蕭一鳴的,一直以來,他對蕭一鳴讚賞不已,極力推崇川軍的練兵方式,也是他率先提出打破川滇兩軍隔閡主動談判的建議,雖然被我們的大部分將領否決了,但現在看來,頌雲的意見還是有些道理的。
“此次我們北伐護國,最多也就能抽調個三萬將士,而川軍常駐川南的常規部隊就達到兩萬,隻要戰火燃起,川軍至少能調集五萬大軍對付我們,因此,哪怕我們再怎麼占據大義,隻要蕭一鳴不同意,我們都難以進入四川,更別提攻取成都、北上西安的戰略大局了。”
唐繼堯苦笑道:
“將帥們心氣很高,加上中山先生派來的幾個特使在邊上慷慨激昂地宣講,我們隻能同意按照原定的計劃發表宣告,現在蕭一鳴把子承老弟派來聯絡,顯然是表明他們不願意兩軍交戰的態度,並非全國報紙上所說的已經歸附了袁世凱,否則為何到現在都沒看到蕭一鳴讚成袁世凱稱帝的賀表?”
“說起來慚愧,我為了逃出燕京,也曾昧心通電支持袁世凱登基,與蕭一鳴相比,深為汗顏啊!”蔡鍔唏噓不已。
唐繼堯大度地擺擺手:“勿要多想,天下誰人不識君?倒是這個蕭一鳴,恐怕我們都看走眼了,細細一想,還是形勢比人強……”
(未完待續)
如果您覺得《傲氣凜然》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