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麗婚後的生活舒適愜意,在列斯特伯爵的精心安排之下,他們四時皆有佳興。春天的時候,他們住在翡翠穀莊園,在英格蘭最美好的季節裏,與親朋好友聚會歡宴,縱情享受;夏天是外出旅遊的季節,這些年以來,他們夫婦的足跡遍及歐洲,遠及埃及、印度甚至中國,每到一處,瑪麗都盡力融入當地的風俗中去,服飾飲食都具有地方特色,以此來增加閱曆,擴展見聞;秋天的時候,他們一定要返回列斯特城堡,如今這個古老的堡壘已經越來越煥發出生機,這裏葡萄收獲的季節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時候,品嚐美酒美食,盡到自己做為領主的職責,無論從哪個方麵講,他們都應該在列斯特城堡住滿一季。

至於冬天,田園蕭索,倫敦的社交季開始,他們會搬進倫敦的大宅,列斯特伯爵要利用那些舞會和酒宴,來充分攫取政治資本,有的時候,權力不僅是*的延伸,更是自保的籌碼。幸好吉蒂意外嫁給了威靈頓公爵,讓列斯特伯爵在英國政界越發遊刃有餘。

對於這樣的生活,瑪麗原本是沒有什麼可抱怨的,隻可惜陽光下總有陰影,美中不足的是,裏斯本牧師一直充當著瑪麗生活中的那片烏雲。

做為坎特伯雷大主教所特別賞識的牧師,裏斯本先生在教會和王宮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喬治三世國王在世時對他言聽計從,當然這直接導致喬治四世異常地討厭他,而他也不遺餘力地找喬治四世的麻煩,並以此做為與列斯特伯爵博弈的籌碼。

他們利用的工具很現成——威爾士王妃卡洛琳,可以說,列斯特伯爵和裏斯本牧師從不同的方麵都對卡洛琳王妃產生了不同尋常的影響,並進而影響到整個歐洲政局。喬治四世與妻子卡洛琳的關係是災難性的,兩人在婚後一年生下夏洛蒂公主之後,就正式分居,再也沒有見麵,卡洛琳王妃移居意大利,在那裏她甚至有一個與意大利總督歐仁的私生子,當然列斯特伯爵幫助她掩蓋了這件事,並為此深受她的信任。在女兒夏洛蒂公主病逝以後,她對丈夫的最後一絲情意也蕩然無存。

本來她完全可以就此在意大利幸福的生活下去,與自己的情人和兒子在一起,然而當喬治三世國王終於病逝,喬治四世即將登基的時候,裏斯本牧師成功地攛掇起了她的權欲之心——她想當英格蘭的王後,並且她認為自己理所應當戴上那頂冠冕,那不僅可以滿足她的虛榮心,還可以報複被稱為她丈夫的那個男人。

於是在裏斯本牧師的安排之下,卡洛琳秘密返回英國,要求丈夫給她加冕為王後,喬治四世一見到妻子就會嘔吐不止,當然一口拒絕了,並且在親信的幫助下,也就是說在列斯特等人的策劃下,他還試圖在國會強行通過一個法案,企圖與卡洛琳離婚。這一次裏斯本充分發揮了他在普通市民中的影響力,結果倫敦市民湧上街頭,到處張貼著揭露國王背棄發妻的傳單,當國王的馬車經過廣場時,一些半大的孩子追著馬車高喊:“王後永遠是王後!把國王扔下河去!”差點兒把喬治四世給嚇破膽。

而當卡洛琳回到倫敦時,人們則擁簇在她的敞篷馬車周圍,拋灑著花瓣,歡呼雀躍,肥胖的卡羅琳以母儀天下的姿態頻頻朝著人群招手、微笑……這場交鋒裏斯本牧師取得了勝利,由於取得了輿論的支持,議會否決了國王的提案,喬治四世勃然大怒,他在登基加冕儀式前下令禁止卡洛琳出席加冕大典,性情暴烈的卡羅琳乘著馬車去闖加冕會場,但在威斯敏斯特教堂門口被衛兵擋駕了。

這場鬧劇讓國王丟盡了臉麵,也給列斯特伯爵添了堵——卡洛琳完全忘記了伯爵在之前對她的慷慨援助,而將他視為寇仇,而國王也對他心懷不滿。不過列斯特伯爵向來擅長隨機應變,他不動聲色地讓國王明白了裏斯本牧師才是幕後的那個策劃者,並由此將裏斯本推到了風頭浪尖上。

國王對裏斯本牧師非常惱火,惹惱了國王的後果是嚴重的,就在國王決心將裏斯本牧師永遠地放逐的時候,裏斯本采取了出人意料的方式挽回了聖心——不知他采用了什麼方法,前一天還活蹦亂跳的卡洛琳王妃在登基大典之後三個月,突然得暴病死了,一勞永逸地解除了國王的煩惱。為了報答他,國王任命他為大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