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羽騎著烏龍馬,一副意氣風發模樣,走到王允邊上才跳了下馬,拱手做禮,開心說:“司徒大人,讓百官出迎,嘯雲可不敢當啊。”接著,轉頭指著跟在身後不遠的一輛臨時囚車說:“嗬嗬,嘯雲將董太師請回長安了。”
鄭羽俘虜董卓的消息不脛而走,很多百姓都跟出城門前來觀看,此時,他們將關押董卓的囚車圍住,不少百官和百姓拿起石頭就往董卓身上扔,但被負責守護的雷豹等親兵隊製止,但即使如此,董卓也已是臉青鼻腫了。
王允、劉和、士孫瑞走到董卓身邊,看到他一副萎靡模樣,再無離開長安時的扯高氣昂,王允哈哈大笑,神情開心無比,是再也抑製不住了,譏笑說:“太師,久違了,你也有今天啊。”
董卓之餘毒太甚,皇室、百官和長安百姓受了莫大災難,此時,很多人再也忍不住放聲大哭,口中嚎叫著,“老天有眼,真是老天有眼啊!”
鄭羽率部凱旋而歸,受到朝廷、百官和長安百姓的熱烈歡迎,鄭羽也是一副雲淡風輕模樣,回首看了眼此時顯得萎靡不振的董卓,心中感歎不已,真可說是報應不爽。
他將關押董卓的囚車移交給王允等人代表朝廷處置,騎著馬在百姓簇擁下如大英雄般進了城,俘虜則由劉方、盧子奇等人押送到將軍府外軍營關押,並進行融化,同時趙雲率部退回北城門外軍營駐紮。
王允與百官商議後,決定請求獻帝召集廷議處置董卓之事,未央殿內濟濟一堂,七嘴八舌。直到獻帝在劉和陪同下來到未央殿,百官才安靜下來。獻帝也顯出自信神色,端坐金鑾之上,第一次很有威嚴的俯視著百官,這刻,他才覺得有點像是個大國君主了。
廷議的核心其實隻有一條,就是該不該立即殺董卓?還是等待對董卓公開審判後才殺?對此,大家暢所欲言,其中,主張快殺者占大多數。
王允在百官中威望很高,且此番長安政變又是以他為首,是為大功臣。呂布、黃琬都聽他的,即使是鄭羽都督,也都說是聽從王允之命,才出擊董卓所部的,故而,其他百官說得不多,就是那些位高權重的大臣才不時發言。
王允說:“陛下,董卓所犯罪行,樁樁件件都清清楚楚,毋庸仔細核對了,該立即殺之,以絕其部屬的心,否則,在李傕和郭汜率部從洛陽前來救援董卓,我等難以阻擋啊。若董卓死了,西涼軍的心也就散了,故而,當立即殺了董卓。……”
王允說完後,士孫瑞等人和其他百官大都覺得該立即殺了,且要淩遲處死,並讓百姓觀之。當漢獻帝問鄭羽意見時,他隻是說:“陛下,朝中有大臣,嘯雲隻是受命圍殲董卓援軍及捕獲董卓,其他聽從陛下裁決。”
在王允等人的堅持下,見鄭羽又沒其他意見,故而,獻帝決定等明日呂布和黃琬回到長安後,立即對董卓執行淩遲處死,並將董卓腦袋掛在東門城頭,示眾三天。
廷議結束後,鄭羽來到後宮太妃殿休息,劉蓮暫時就住在這座宮殿,見鄭羽回來,忙前忙後,好生侍候著,她雖是公主身份,其實也是個勤快女子。
且說,呂布和黃琬已抵達長安城外,見天色晚,正想住下,忽接朝廷急報,稱董卓已被鄭羽俘虜,人現已押解長安,朝廷決定明日對董卓淩遲處死的消息後,顧不得宿營,連夜行軍,半夜時分抵達城門口。讓副將安排部隊宿營後,立即趕往王允府邸。
王允正與士孫瑞等人商議明日將董卓押赴刑場之事,接到呂布和黃琬率部抵達長安,兩人正在府邸外求見之事,連忙帶主要官員來到大門口迎接。接著,將黃琬和呂布迎入議事堂內。黃琬和呂布將此行西征李儒之事向王允介紹了一番,當然美言了不少。
呂布長身而立說:“李儒所率西涼軍已被我等擊潰,此時正向西逃去,奉先和黃大人心中擔心長安安危,連忙率部回師,好在來得及。隻是剛到城門,就聽聞董卓被抓之事,可喜可賀,這都是司徒大人領導有方,派出嘯雲所部取得如此大勝,大漲我長安軍民之氣啊。”
黃琬連忙附和,“此番李儒所部,一路上被奉先和琬所部共殲滅超過六千多精銳步騎,最後退到漢陽郡城內死守待援,我與奉先商量後,恐攻城須時日,又當心陛下、各位大臣和長安危機,連忙回師保衛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