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第43章 計遠(2 / 2)

其實他的原話也是一番委婉暗示,意思也就是說他自然願意給兒子求娶沈雲如,但前提得是先看到她兄弟們的出息。

沈慶宗也知道現在這時候輪不到自家拿喬,大家都不是傻子,他也隻能順著應下。

兩邊就相當於有了個默契,雖不挑明,但卻要把孩子們留到合適的年紀再議。

所以蔣世澤才會說這是半個娃娃親。

“我也不想被他們家以後拿著這事說嘴,”他說,“所以後來又在這個地價上多許了一成給他。”

金大娘子沒有說話。

蔣世澤輕輕握住了她的手,說道:“我也是為修哥兒好,那沈家兩個哥兒將來若是有出息的,隻怕等著娶他們姐妹的人隻多不少,能有這樣的妻家幫襯以後兒子的路也好走些。”

他頓了頓,又說道:“說得再實在些,眼下既有個不錯的選擇,我為修哥兒留一留也好,萬一他……你也知道,應舉這條路不是那麼好走的。”

金大娘子明白他的意思,若到了那個時候,那就是兒子拿去給別人挑了。

她知道丈夫對兩個孩子婚事的希望一向是兒子娶士家女,女兒嫁士大夫,尋常人家在他看來也是虧待了自家孩子。

蔣世澤又溫柔地勸道:“反正現在也不是真地定下,我也沒打算勉強修哥兒去討好那沈家小娘子。我和沈伯敬是有共識的,今後孩子們該怎麼相處還是怎麼處,等大了再說就是。”

他既說到了這個程度,金大娘子也沒什麼能再多言的,隻能點了點頭。

沈慶宗經過了這回的事,也算是深刻地體會了一次蔣家的富有,還有蔣世澤的大方。

他覺得給女兒選下這門親事的決定果然還是對的。

唐大娘子得知蔣世澤幫自家渡過了難關,又曉得對方也默認了兒女婚事約定之後,一時心情不免有些複雜。

“那這事要不要和阿姑說?”她試探地問丈夫。

他們既然答應了要把女兒留著和蔣修議親,就得防著老太太那裏中間弄出什麼枝節來,以老人家的脾氣,這事若等拖到不能拖的時候再說出來,隻怕是要鬧出些風雨。

沈慶宗也是比較煩這個事。

“我仔細想過了,”他說,“這事還是暫時不要告訴母親,我也已叮囑了仲德。”

“現在本就隻是兩邊家裏有個默契,”沈慶宗道,“但娘那個人凡事容易看得認真,萬一現在說了,她以後瞧蔣家就拿姻親的眼光去瞧,也是不太好。”

至少在兒子成才之前,他還是要盡量避免和蔣家起什麼矛盾。

唐大娘子道:“那萬一娘對掌珠的事自己有了主意呢?”

“那也得看到時候的情況。”沈慶宗說道,“好在娘一向不管事,不知道外頭那些事的深淺,要哄哄她老人家也不是不行的。”

唐大娘子沒再說什麼。

沈慶宗卻想了想,說道:“我明天早上就回鶴丘,晚些還是讓縉哥兒回來一趟,我與他交代幾句。”

唐大娘子估計他是為了家裏這回出的事情,想著長子也確實到了該為父親分憂助力的年紀,便點點頭,即吩咐人去了。

沈縉從學裏回來其實並不遠,但因為沈慶宗想讓他多把時間和精力放在治學上頭,所以往日裏不到放旬假的時候,他遵循父親的意思一般也不會回來。

他也是得到家裏的消息之後,才知道羅娘子產女夭折,父親也從鶴丘回來已經兩天了。

沈縉直覺有事,連忙趕回了家。

他去到外院書室,恭恭敬敬地拜見了父親。

“你今年就要下場了,也是到了能幫著為父頂立門戶的時候。”沈慶宗幾分感慨並幾分鄭重地說道,“家裏的事你也該心裏有個數,莫要還和從前一樣事事天真。”

沈縉恭聲應是。

沈慶宗就喚了他到自己身邊坐下,然後大致將家裏因為外頭產業的緣故遇到了難關,隨後得到蔣家幫助,自己和蔣世澤默許了兒女婚約的事說了一遍。

沈縉聽得有些發愣。

“所以現下你該明白了,一個人身處在什麼位置有多重要。”沈慶宗道,“你若像那謝夫子,那這輩子也隻能在市井裏頭打轉,事事聽天由命。但若你能站到朝中——甚至是政事堂的高處,你就有機會為自己爭,為家裏爭,為你的子嗣去爭。”

“你妹妹今日這樁婚約我們家是處了下風的,往後那腰杆能不能挺得直,大半都要取決於你們。你若成了,蔣家自也不敢小瞧我們,甚至再議這婚約也不是不能。”

沈慶宗語重心長地緩緩說道:“所以,從此時此刻起,你務必打起十二分精神,全力以赴。”

沈縉聽著父親一句句重如泰山的話,隻覺連呼吸都不由地屏住了。

他不由攥了攥掌心,緊張與期待之下,胸中忽湧起了陣前所未有的激動之意。

“是。”沈縉向著他父親端端一禮,鄭重地道,“孩兒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