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微臣和嚴克,多多少少還是認識的。尤其是在夏餘州,也是認識十幾年了,畢竟微臣是當地有聲望的文人,嚴克又是那裏的統領。
自然而然的,我們也算是老熟人。可能是了解微臣的品行,所以對微臣還算是信任。知道微臣的消息,而且在這裏比較落寞,所以就推薦了微臣。
看陛下的意思,恐怕是想要收服這些反抗軍吧。如果真的如此的話,微臣覺得,這個嚴克被收服的可能性最大了。
因為他一直都是打著大乾的名義,而其他的很多反抗軍,都是打著反抗佛國的名義,這一點上還算有本質的區別。
不僅名義上這麼做的,實際情況也是如此。他依舊以自己以前的舊官身自居,隻不過大家喜歡叫他首領而已,而他一直認為自己是一名將軍。
畢竟他的人,九層九都不是士兵,都是一些受到佛國迫害的人,自然不懂什麼太多的規矩。
能力雖然一般,但是品行方麵微臣可以給他打包票,隻要陛下願意接受他的話,恐怕他是最有可能投靠陛下的。
因為微臣和他接觸的多,他最大的想法,恐怕就是希望給夏餘州刺史,求得一個名聲。隻要陛下能夠滿足這個要求,一起的問題都不大。”
就是以朝廷的名義,對於一些已經死去的人進行褒獎或者追封,其實實際好處沒有多少,隻是一種榮譽而已,一種流傳千古的榮譽。
而且追封的話,一般都是追封爵位之類的,實物獎勵卻很少很少。
同時,這種死後的追封,爵位都是無法傳承給子孫的,隻是當事人享有。
不過子孫後代雖然得不到實質性的好處,但是卻有很多的隱形好處。那就是所謂的家室了,以後後代子孫,也算是名門之後。
而且無論是當地官府還是百姓,多多少少都要給這種家族一些麵子,成為一地的象征。按照現在人的思維來說,算是一地的文化了。
以後跟別人說的時候,我們那出了誰誰誰,這你都不知道,也太沒有見識了,當初皇帝還下旨追封的,連皇帝陛下都認可他的功績。
當地人教育孩子的時候,也會用當地的名人教育孩子,長大後要像什麼人學習。而當事人家族雖然沒有繼承下來爵位,也會得到當地人尊重的,這也都是隱形好處。
不是說,追封的所有人都能名傳千古,畢竟有的追封,都是出於政/治考量。但是也確實有很多名人,因為這種形式流傳了下來。
尤其是對於朝廷而言,這種不是因為朝廷原因,才直接導致死亡的英雄,對他們進行追封,對雙方來說,都是有好處的。
朝廷隻損失了一個有名無實的爵位,還是不能繼承的。畢竟各朝廷,都十分忌諱封爵,但是對於死人,卻非常大方。
這能夠顯示出朝廷的大度與胸懷,還能激勵士氣,團結民眾等等好處。
對於被追封的人來說,成就了他的名聲,真的可能流傳千古。對於他的家族來說,也會有很多隱形的紅利,讓他們的子孫,可以享受很多年。
所以說,這是兩利的事情,對於周易沒有什麼太大的損失。
可是這些都要有一個前提,那就是有一個統一的朝廷才可以。不是說隨便一個勢力宣布建國,對於其他人進行追封,曆史就會認可的,畢竟沒有這個名義。
即使天下大亂了,這依舊是大乾朝廷的,在新朝廷建立之前,都屬於大乾朝廷的末期階段,如果大乾朝廷能夠繼續,這就屬於大乾中間的一次叛亂之類的。
要不然,為何後乾沒有追封陳虎,北境沒有追封吳尚雲。可能也追封了,但是隻是他們自己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