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寒假重逢(2 / 2)

家庭宴會情緒高漲,他們三個孩子早就下桌了,大人們還在侃侃而談。他們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改革開放政策帶來的巨大變化,講到了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化的必然趨勢。又從今年一九九二年黨的十四大的召開,講到了市場經濟的美好前景……這些高談闊論對於這三個十幾歲的孩子來說,根本提不起興趣。他(她)們早已悄悄地來到了樓上,進入了他們的世界——音樂的海洋。

停了一會音樂,楊飛問韓梅:“這半年你還練琴不了?”韓梅靦腆的說:“沒咋練。”楊飛好像還要問啥,寧寧搶過來說:“你這不是明知故問嗎!她爸進監獄了;緊接著她媽又和她爸離婚了,她還能練琴嗎?那心得有多大呀!”楊飛被寧寧這句話嗆的有點不好意思了,忙向韓梅解釋說:“我不是那個意思,我是想說:論天賦你比俺倆都強,沒考上附中是有原因的,千萬不要因此荒廢了自己的前途。以後還有機會,可以直接考音樂學院嘛!”“對!韓梅加油,咱們大學見”!心直口快的寧寧興奮地說著。

韓梅很感謝寧寧,對於楊飛——除了感激之外,是乎還多了那麼一絲絲牽掛。反正他自己也說不好究竟是什麼感覺,就是見不著他……想他、見著了……心跳得厲害,這可能就是書上說的青春期的萌動吧……白玉蘭也發現了,自從女兒從楊飛家回來之後,就象變了個人似的。食欲也比以前好了,最讓她媽媽高興的是:又能重新聽到女兒的笑聲、歌聲和琴聲了……

一連好幾天韓梅都沒上飯店來了,整天都和楊飛、寧寧在一起看書、聊天、練琴。就是楊飛和寧寧不來找她,她也不去飯店了。她已經和媽媽說好了,她要在家看楊飛送給她的教學帶,還要把楊飛送給他的二十多首二胡練習曲都練會。

媽媽很支持她並鼓勵她說:“好孩子,有誌氣,這才是我的女兒”!媽媽的鼓勵朋友的支持,使韓梅的決心更加堅定了。她要堅持練琴,等高中畢業後就直接去考音樂學院,實現自己的理想。

楊飛也表示支持她的學習計劃,保證把他所學的教材複印件,及時地給她郵寄回來供她自學。寧寧也誠懇地說:“我們走後你在家自學,等我們放假回來再幫你輔導,保證沒問題”!這個寒假她過得非常開心。再過幾天楊飛和寧寧就要回省城了,晚上,娘倆閑嘮嗑的時候,韓梅就和媽媽說:“媽媽……媽媽……”“啥事呀?說唄”!白玉蘭見女兒吞吞吐吐地有些著急了。

韓梅鼓了鼓勇氣說:“媽媽,人家楊飛家都找我吃飯了,過幾天他(她)倆就要走了,我想……”“想找楊飛和寧寧吃頓飯對不?”白玉蘭笑著問了一句,韓梅笑眯眯地點了點頭。其實韓梅的心裏苦著呢!她最心疼媽媽了。家裏沒有爸爸,媽媽還要照顧她、還要照顧家、還要照顧飯店多累呀!媽媽才三十七歲,鬢角上就有白發了。一想到這些韓梅就偷偷地流眼淚……

第二天,天氣特別的好,外麵一派銀裝素裹,一幫小孩子在路邊,興致勃勃的做著堆雪人的遊戲。中午時分,楊飛和寧寧準時來到了餛飩館。白玉蘭很用心地準備了幾個,孩子們平時願意吃的菜。有楊飛願意吃的紅燒肉、寧寧最願意吃的糖溜白果、韓梅願意吃的鍋包肉,再加幾個毛炒菜,幾個孩子吃的高興極了。主食有餛飩、米飯還有湯子。楊飛和寧寧高興地要嚐嚐湯子是啥味道,並好奇地跟到了灶房,非要看看湯子是怎麼做出來的。

白玉蘭就大顯身手,在翻開的鍋前一條一條的攥起了湯子。等一盆湯子攥出來了,隻見韓梅媽的額頭上已經掛滿了汗珠。幾個孩子吃完飯就嘰嘰嘎嘎地跑出去了,白玉蘭站在門口,看著他們遠去的背影,心裏嘀咕著:看看人家的孩子!再看看我的女兒……心中不由的泛起了一陣陣的酸楚。下午三點來鍾,楊飛又急衝衝的來到了餛飩館。從兜子裏拿出來一個壓湯子的器具,交到了韓梅媽的手裏,並真誠地說:“阿姨,用這個省勁,象你那麼壓太辛苦了”!話語不多感人至深,白玉蘭眼睛潮濕了……

第二天早晨,韓梅早早地就來到了長途客運站,她要送楊飛和寧寧回省城。尤其是楊飛,她要親自把他送上車,帶去她的祝福、帶去她的思念……

作品盡在起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