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在那時起,我的學習開始慢慢地好起來;可以說,那時我上學之路上的一個不經意的轉折點吧!
“96分,第一次!”
“今天,龔大秀同學,作業寫的很好,96分,進步很大,我知道,大家也有很多可以拿到96分的同學,作業隻是暫時寫的不好,沒有好好用心去寫,有的60分還不到;其實,我知道,不是你們寫不好,我相信,隻要你們每一個人都好好寫家庭作業,用心去寫,寫好每一個字,都會像龔大秀同學一樣,拿到96分的!”
曾老師在講台上,那張老舊的帶著抽屜的木課桌麵前,顯的很興奮,兩手按在桌子上,身子稍向前傾,目光注視著全班同學。說完那句蠱惑人心的話,目光有看向了,本來興奮的表情轉變的有點欣喜的笑意,每個同學都能從曾老師的滿帶笑意的眼神裏看到滿意。
嫉妒,*裸的嫉妒;曾老師簡短的語言沒有太多魅力可以讓一群七八歲的小孩子受到多大的吸引力,但是單單這個行動和表揚本身就是最能刺激學生求學之心的作為。
在曾老師的目光從全班同學轉到我這裏時,全班同學的目光也從曾老師哪裏轉移了,轉移到了我的身上;從不膽怯的我也不免有點惴惴不安了,有一種熱熱的感覺,溢滿我的心裏,從心裏洋溢到臉上。
不過,確實,被大家關注的的感覺,有點怎麼說,眾人矚目,好像又有點是應該感到榮耀的事,感覺不錯,挺有麵子,以後再和小樂,寬子她們幾個一起玩我的身份就和他們有區別了啊!
我可是拿過作業96分的學生,屬於好學生的類別了;嗬嗬,想想就讓我高興莫名!
“龔大秀同學,以後作業也這麼寫啊,寫的很好嘛;繼續努力,隻要每次好好完成好我布置的家庭作業,將來你肯定能考上重點大學。”
在眾人的目光裏,時間停留了2-3秒鍾,曾老師再次肯定我的成績,並不經意的透露他對我未來學習之路的推測。
重點大學是什麼,那時七八歲的我們,一群什麼都不懂,還穿著開襠褲的小屁孩子怎麼會知道它的具體含義呢?
“看看咱村李銘沒,考上大學了,現在在北京工作,當研究生了,就不用在家種地了!”隻知道媽媽對我最初上學設定的榜樣,就是我們村中的一戶有名的姓李的學哥,因為我們在同一個小學上過學;“你看他弟弟,李雙,小時候,沒有好好學習,沒有考上大學,現在還是在家種地!”
媽媽的舉的例子生活真實,還有典型的對比對象。
李銘其實我並不熟識,不過從我很小的時間,媽媽就經常說起他;據說,是我們村好幾代唯一走出去的一個大學生,還考上了研究生,在北京了,有了很好的工作,不用種地,還能掙很多錢。可惜,等我記事的時間,他那時已經上大學了,我們兩家離得也遠,所以我跟他並沒有什麼交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