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4章 尋墓(2)(1 / 2)

由於馬老頭與李文軒兩人需要打聽消息,所以六人最後一商量,決定現在這個被稱作楊樹屯的村子先住下來,明早一早在上路,畢竟盜墓這事兒需要細細謀劃,你再怎麼著急也沒有用處。

起初金禮還不太願意,覺得是李文軒為了拖延時間,不過這時候他也沒轍,金明才是六人中的主事者,一切按照金明說了算,金禮也隻好答應下來,與排骨何老六一起尋摸住的地方去了。

李文軒和馬老頭金明三人,就坐在小賣部的木椅上,裝作休息的模樣,與小賣部裏乘涼聊天兒的老人攀談起來,還別說,還真是有收獲。

楊樹屯本是一個小村子,根本沒有出過什麼名人,但一個老頭子卻說,在滿清末年那會兒有個清朝的大臣告老還鄉,那清朝老臣的家鄉,正是在楊樹屯北邊兒的一個村子,叫做獅子崗村,不過獅子崗村在七十多年前就不存在了。從清朝覆亡到現在,已經有近百年的曆史了,先不談近代的各種運動,僅僅是內戰抗戰時期,那便有不知道多少個村莊由於戰爭的原因消失了。

關於獅子崗村的具體情況,楊樹屯裏的老人也不清楚,畢竟時間過去了太久,而且獅子崗村也實在沒什麼值得人去記憶的。

李文軒三人心中泛出欣喜之感來,畢竟線索已經找到了,眾人要尋的古墓是那清朝大臣的墓穴,這事兒錯不了了,具體隻要去往獅子崗村的遺址,就能看出不少端倪來,畢竟地圖上標記出的古墓就在這一帶,跑不了。

馬老頭繼續與在座的老人們攀談,由於要裝扮成驢友,馬老頭如今形象也不比從前了,一身幹淨舒爽的服飾加上與老人們相近的年齡,贏得了老人們的好感,馬老頭從楊樹屯老人們那兒套出了不少消息來。

李文軒裝作馬老頭的後輩,不多說話,隻在一旁聽著。

一個八十多歲的李姓老人談起了一件事情,讓李文軒很是上心,他說:“聽你們提起獅子崗村,我倒是想起件事兒來,三十多年前,也有不少人打聽獅子崗村的消息,那時候正是亂的時候,有不少知青來我們這兒,我們當時也沒在意,不過連續來了幾批人,模樣不像是知青,但都在打聽獅子崗村的消息。”

不少人打聽獅子崗村的消息?

李文軒抓住了事情的關鍵,獅子崗村作為一個已經消失了六七十年的村子,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關注?而且還在三十多年前就開始搜索,按理說,獅子崗村作為中國千千萬萬個村子裏的一個,既沒有什麼名勝古跡,也沒有什麼奇聞異事,憑什麼吸引這麼多人的注意?

清朝大臣的墓。

這時候的矛頭都指向了這座墓,恐怕三十多年前,就有人想去那座清墓裏去看看了,但可能一直都沒有搜尋到,不然也不會連續有幾批人來打聽消息,李文軒覺得這座墓有古怪,而且非常古怪,難不成這座清墓裏有非常吸引人的寶貝?值得幾十年下來一直有人尋覓?

清朝老臣在清末的時候告老還鄉,清朝在1911年滅亡,那位清朝老臣在清末時候告老還鄉,由此可以推算,清朝老臣大概在1920-1930年之間死亡,這是一個很特殊的時間,獅子崗村在七十年前左右荒廢,也就是說清朝老臣死了之後不久時間,獅子崗村就荒廢了,這是人為還是巧合?結合起方才從李姓老人所說之事,人為原因更多一些吧!

李文軒如今再怎麼推測,也推測不出個所以然來,所以隻能暫時壓製住心裏的疑惑,隻待進了那墓,一切便知分曉!

三人與老人們攀談了大半個小時之後,金禮等人就回來了,說是找著了休息的地方了,是民宅,由於近些年楊樹屯裏有不少青壯年出去打工了,房屋空了很多,給些錢借宿一晚問題不大。

夜幕漸漸深沉了下來。

六人吃過晚飯,坐在院子裏與男主人閑聊,男主人是一個五十多歲的老頭,也姓李,非常健談,聽說李文軒等人是驢友,起初非常疑惑,但經過李文軒等人解釋之後,李老頭也就釋然了,與李文軒等人聊起他的經曆,閑聊的時間過得總是非常快的,十一點多,月明星稀的夏夜,眾人聊到半夜才去休息。

次日李文軒等人準備出發,李老頭說順路去幹活兒,眾人一起出發。

出了楊樹屯,就是荒郊野外了。

北方多平原,但此處卻不同,山嶺起伏,叢林稀疏,李老頭在村子外麵有一片果林,今日便是去護理果林的,李文軒等人在半路上與李老頭分開了,李文軒等人繼續趕路,準備去拿獅子崗村瞧瞧去,到獅子崗村讓馬老頭望聞問切一番,相信很快就會有結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