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個寫大眾小說時最常犯的錯(3 / 3)

就這樣往返,沒有一言以蔽之的總結,遵從刺激與反應的規則。

當這個糾葛發生時,讀者會開始因擔心而被吸引住。他們也許擔心很多事,但他

最主要擔心的是『場麵問題』。

場麵問題是啥?就是反問一開始的場麵目標。

我這邊要說的是,如果你的場麵一開始是驅逐艦指揮官說『我們一定要炸沉那艘

潛艇!!』讀者就會開始將場麵目標變成場麵問題『他們能炸沉潛艇嗎?』--便

開始擔心起來。如果的你的場麵一開始是一個年輕女人說『瓊斯先生,我來跟你

應征工作。』讀者就會開始將場麵目標變成場麵問題,想說女主角可以得到她想

要的工作嗎?讀者願意擔心任何具體的場麵目標,隻要你能清楚的讓她們知道,

這目標是跟故事中角色的需求有關。

換個方式說,要是場麵目標與角色的『故事目標』有明顯的相關,那場麵目標就

會與角色的喜悅與故事結果有具體的相關。如果場麵目標能與故事目標有相關,

讀者將會知道這一景的結果有多重要,也會願意為此而擔心。

衝突的部分讓讀者掉入戲劇性的互動中,可以擴張故事的懸疑性與娛樂性的爆發

當然在某些點上—約2或6或12頁後---一個場麵必須結束。如果你的讀者感覺到

滿足時,這場麵必需要有戲劇化的結尾。所以說場麵不能就這樣直接停止,場麵

的結尾必須提供故事新的轉折或契機。

這樣說好了,場麵的結尾必須合理;不能欺騙讀者。她們渴望閱讀這個場麵,擔

心場麵問題。

為了公平起見,場麵的結論『必須要能回答擺在最前頭的目標問題』。

如果問題是是否驅逐艦能炸沈淺水艇,場麵結束時一定要回答這個問題。如果問

題是是女人能得到她想的工作,場麵結束時一定要回答她有或是沒有。

然而,為了保持讀者注意力---妳一直想做的一件事---妳隻能偶而提供這些場麵

滿意的答案。老實說為了保持讀者興趣與讓她一直擔心下去,妳因該要用一個不

好的發展來回答問題。

我們稱這類的結尾為『災難』(disaster)。

災難是啥呢?不論你的觀點角色想要啥?他絕對無法在場麵結束時得到。要是他

得到的話,他會變的很愉快…。故事張力便消失…讀者開始想打瞌睡…然後你的

故事就失敗了。

所以讓我們在轉回驅逐艦的例子,船長絕對不能明白的確定他炸沉了潛艇。對『

是否驅逐艦能炸沈淺水艇』這個問題而言,答案不能是單純的絕對的『是』。

潛艇必須逃走,或是在下沉時發射了一沒魚雷,或是用無線電發出求救。或者前

潛艇可以被直接被炸沉,但由海上的殘骸才知道這是艘“友方的潛艇”。

像這樣的壞消息,可以讓故事繼續去推動下去。

當妳在寫任何場麵時,妳必須要思考下列的步驟:

(1)

在這一場麵,主要角色

想達成的立即目標為何?

(2)寫下目標

(3)在別處記下這一景所發生的問題,並記下問題有否被解決。

(4)當目標確定後,帶入另一個立場與角色相反的第二人

(5)設計這兩個角色之

間的衝突

(6)寫下這場麵的明確互動,不要用總結混過。

(7)在場麵完結時提供一個災難,──

一個轉折或是一個驚訝,這個回答『是

不好,無法滿足的』。(這點我之前翻錯,請修正︿︿﹀當妳練習過一陣子後,

妳可以了解小說保持強而有力的要素,與小說是如何[運作﹀的。一個角色渴望

某事,開始奮鬥,然後被打回來,張力升高,讀者開始同情﹔然後角色再次抗爭

場麵結構-----一個場麵必定將故事引領到另一個場麵---讓你的小說不間斷的一

直發展下去。另外,這種結構能十分有力的呈現與生命或人性有關的事務。透過

場麵結構,你能呈現人們永不放棄,試著去改善自己的生活﹔間接地,你是再說

再現實世界中的人也能這樣做。除此之外,你暗示人生不是隻能被盲目的命運所

操縱……任何人都能永不放棄,試著去掌握,改善自己的生活。最後,藉由角色

在爭鬥後麵對災難,仍繼續再次爭鬥,你能正麵的闡述人性中力量與勇氣。

請注意,上述的事可能都不會發生---所有的工都會是白工---如果場麵無法抓住

讀者的注意力,讓她們深陷其中。為了避免這樣的事發生,所以的場麵必須是栩

栩如生的。會對這種擬真造成最大的破壞就是總結。檢查妳的場麵,要是有不適

當的總結出現,修好他,把這場詳細演出,就是這樣。

PS: Scene1

很難翻,請自己想一下

1。

(戲劇的)一場;(電影,電視的)一個鏡

頭[C] 2。

場麵;事件[C]

3。

景色,景象;(舞台)布景[C]

4。

(事件發生的)地

點,現場;(戲劇等的)背景[the

S][(+of)]

。不要在霧中亂晃:決定你的故

事走向,並緊緊的抓牢。

放入精華 刪除本帖

回複本帖

gjgjd回複

於2005-04-30

21:32:05

標題

回複:[轉帖]38個寫大眾小說時最常犯的錯內容

26 。不要擔心說的太白

:確定你的作品十分明確有力,不會讓你的讀者摸不著頭緒。

。不要自我批評到死掉:請讓創意思考自由發揮。

身為作者要學會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學會可以幫助自己改進的『自我評判

』,但不要過度挑剃,過度擔心。這些負麵自我懷疑會導致自我毀滅。

你絕對要對自己的作品嚴格看待,學尋找任何可能改進的地方。但要小心不要過

度批評,結果是自我打擊而非自我改善。

我最常聽到新手作家的致命自我評斷,如『我寫的這個故事真是蠢透了!』,『

我恨我的主角,他真是大笨蛋!』『所有的劇情都蠢透了!』我想這些作者會叫

出這些話其實是想說『我盡力而為了,但我真怕我作的不夠好,因此你會認為我

是個白癡才會寫出這些雜碎。』像這樣的恐懼就跟頭痛,退稿一樣,是寫作的一

部份。不論你是否了解,但當你在寫小說時,其實你是暴露你的夢想與你最深層

的感情。即使是用這種間接的方法來展現自己,這仍是一種嚇人的事。更進一步

來說,寫作與個人的自我人格結構有很深的關係。我曾看過當我在讀學生的課堂

作業時,他們會嚇得發抖,她們會有一種『批評我寫的東西,就是批評我的人格

本質!』的感覺。作者會擔憂當讀者會覺得自己的小說寫的很蠢,接下來就會想

這是哪個笨蛋作家寫的。既然他會寫出這麼白癡的東西,那他一定是個廢物,米

蟲,人渣……

你會擔心有些角色,對白,劇情很蠢是很正常的。

這是很正常,也很危險的。

當你再寫初稿時,你的工作不是批評。你因該做的是創造。這時任何在腦中想起

[這真是驢]的想法都是不好的,會搞砸想象力的運作。要是再你寫出其大綱有

這類的聲音出現時,把他丟出腦袋外,然後繼續寫。

我想大家都了解人有左右腦之分,右腦管感情,想象,創造與直覺。左腦則掌管

邏輯,分析與評斷。但這兩邊的溝通並不完美,理論上與實際上的生理證據支持

,理智的左腦一直想控製瘋狂的右腦。

當你在寫小說時,靈感,角色,場景,情節摘要,自你的右腦蹦出來的,但她們

是渾亂不成行的。接下來換你的左腦上場,開始分析合理化,組織化。然後你開

始坐下來寫第一份草稿,再開始用右腦來想象一個被整理過的夢想。

但在你編想第一份草稿時,左腦並沒有空下來,他要負責語言,還要守好自己的

崗位,隨時監控,不要讓你編想的夢如脫韁野馬亂跑。然後在審稿時,左腦會發

揮更大的作用,開始找尋有無邏輯上的漏洞,檢查故事的編排,角色的動機,有

無寫錯字或字句不順。

因此寫作成為一件,因你的左右腦輪流掌控,攜手打造出來最神奇也最美妙的產

物。

但要注意,當你在編夢階段時,這是因該是由右腦來主導,評論的左腦大部分的

時間是束手旁觀的。但常常會有〔這個太白癡了!〕或是[別人一定覺得這段蠢

斃了!!]這類提早上場,防礙右腦的工作的訊息自左腦跑出。

讓我換個方式說,像〔蠢斃了〕的這類自我恐懼的訊息代表兩種意義,第一,再

創造的階段時,你的腦袋瓜用錯邊了。二,他們會讓你在腦中產生反感,而拖累

你邊故事的速度。我們需要有左腦來檢視故事,但不是在我們編寫草稿大綱的時

候。你運用你的左腦來編寫計畫,勾寫藍圖,描繪角色。但一但當你駛入要盡全

力發揮創意的草稿高速公路時,你隻會將邏輯地圖放在駕駛座旁,[你不會再駕

駛時,一直看地圖]。

當你擬好計畫開始寫作時,作為作者修行之一的能力就是你要能辨識那些[笨蛋

,白癡]的負麵恐懼。寫作這件事會與我們的自尊心緊密相關,因此我們也都會

害怕。但我們不會讓果恐懼拖累我們的腳步,也不會讓老古板的左腦亂批評而把

事情搞砸。當你上路後,你要相信自己,要相信那張先前由合理性略修飾過的創

意地圖,順著地圖,帶著熱情,想象力與喜悅走下去。

這時我幾乎可以聽到你在喃喃自語[可是有時我寫的真的很笨]。

嗯,沒錯,即使是莎士比亞也寫過一些粉白癡的東西。那又怎樣?!即使你寫出

宇宙蠢斃的東西,世界末日並不會來臨。請千萬記住,當你在寫的時候,你的首

要工作是將出現在你右腦裏的所有想到的東西通通寫下。要是你小下的東西真的

蠢到不行也沒關係,你可以在審閱時再修改他。

接下來,你怎麼知道這真的笨到不行?有的時候,會真的很難判斷,你幾乎得用

丟銅板決定[嗯,這個蠢斃了,我要改掉他]或是[這個還好,我不會動]。但

通常當你能在左腦大聲抱怨時,先不管三七二十一寫完在說,當你回頭在看那些

有問題的橋段,你就能很清楚的判斷,這裏是否是寫的很笨。

計畫…寫下…然後修改。將每一段的工作分清楚,千萬不要攪混。

你要有所知,能成長成為一個小說作者,就是要認清體會所有的作家都會害怕:

怕故事很蠢,怕沒有靈感,怕賣不出去,怕沒人注意。身為小說作家,不單單要

擔心故事很蠢,我們的職業是要擔憂更多的事。有些煩憂的是永遠不回離去,隻

能學著去接受。至於擔心很蠢這件事,是件能被拋在腦後的小事,隻要你察覺到

這隻是忌妒的左腦,在看到右腦玩耍時,不甘心乖乖坐在一旁的鬼吼鬼叫罷了。

你仍會感覺到很白癡,你仍會害怕,擔心丟臉。但現在你知道真正蠢的事是想他

很蠢。

最後,讓我們來看看問題的另一邊,你的困境有可能會遭透了。你可能會成為那

些渺小注定失敗的小眾作家。這些人她們認為自己的字字珠璣,每個想法都是流

芳萬年,每個角色都是神人英雄,每個橋段都是經典。她們從來不會認為自己會

寫的很蠢,因此即使在他們需要自我批評時,也不會去作。她們聽不進意見,從

不研究出書作者的優點,然後將所有的時間感情精力,通通花在保衛自己巨大自

尊的傷口上。你知道我指的是啥,你絕對有認識這種人。指出她們作品中的一個

問題,她們會說你根本不懂。建議修改一個標點符號,會讓她們抓狂〔我絕不更

動我的文章,她們是完美無缺的!!要是想動這個(文章甩在手上)一字眼的話

,那是在侵害我的創作的精神與才智!!〕這才是真正擔心的一群,因為要是她

們無法學會敞開心胸,她們不會成長。要沒成長,她們會吃盡苦頭。

因此你現在知道,你會擔心〔很蠢〕並不是件壞事。真正你要學的是,不要再想

。 不要再想。

。不要管妳媽媽怎麼想:請自由創作,不要管外界怎麼想。

在上一章我指出過度自我批判對作家所造成的危害,而跟這個情況相似的問題則

是擔心作者出書後,其它人會怎麼看這個作者。

最常見的擔心是媽媽會怎麼想,有時則是擔心老公,太太,孩子或親友(在我寫

作的找其花了很多時間擔心,我的一位聖人姑媽會怎麼想)。

這些擔心是正常的,但要注意不要讓他們幹擾了你的創作。要是你無法自心中趕

開這些幹擾的話,考慮用個筆名。你還有很多事情要去擔心放棄,嚇人自我審查

製度隻是一個馬上就可被丟掉的小問題。

你當然想讓自己能跟有水準,有品味聯想在一起,但這無限擔心那些道德審查委

員是無關的。寫小說最棒的一件事就是“你是自由的”。你必須要這樣想,同時

要表現出你是自由的。你絕對,絕對,不能因為擔心某個家人親友會懷疑你的人

格,而綁手綁腳。

。不要隱藏自己的感情:不要壓抑自己的感情,讀者想感

受到的就是作者的熱情與感情。

嚇人的自我批評與擔心親友想法等這些恐懼,對有些作者而言,會在不知不覺中

讓這些恐懼影響了自己的寫作。會有這些恐懼是因為害怕麵對強烈的感情。我曾

見過許多有天分的學生無法賣出小說,因為作品中缺乏真正的情感,這些作者在

現實生活中害怕強烈的情感,而使得他們在寫作中不敢麵對相同的感情。

若你想成為一個成功的小說家的話,你絕對不能影藏你的感情,因為這些情感提

供能你最需要的聯係,連結你的角色與你預期的讀者。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從小被教導,要懷疑或忽視自己內心最深處的情感。我們在

幼年或是青少年時所受的訓練是如此的嚴謹,而使得無法察覺自己一直是被自我

審查製度所約束。

你是否能認出任何懷疑或阻擾自身情感的事呢?也許當你是個小小孩時,妳發現

自己跟嬰兒般的無助(通常這是很自然的)。也許你發現那些想要啥現在就要的

寶寶行為,突然到了期限,你的需求不再被滿足,反而會從『爹地』與『媽咪』

那邊出現令人討厭的警告,要你『守規矩』,『有耐心』或是『不要無理許鬧』

。也許你在發脾氣後被處罰,也許你哭泣是會因為願望不被滿足時被刻意忽視,

也許你在一時報複而大叫而被斥責(因此你會更害怕這些感情)。

這是個漸漸壞死的過程,當你停止再想起上述感覺時,你開始從嬰兒期進入童年

期…。下一個步驟則是『舉止要符合你的年齡』『要當一個好士兵』等等。你是

“渺小的”,你是“無助的”,你被“嚇壞了”。要是『媽咪』不馬上照顧你,

你會擔心她再也不理你,而要是沒有她,你就死定了。當你很小的時候,你討厭

這種情況,你想獨立,但時機還為成熟,即使你的生理狀態已經沒問題了。所有

在心理上讓你渴望與“媽媽”相連的理由,多少也讓你討厭與憎恨她。

許多這類原始簡單的情感是不被接受的。我們很小就知道,天知道我們的父母在

多小時就開始洗腦。所以我們的感情開始分離,我們要活下去似乎與『作的更好

』息息相關。當學著作的更好時,我們學會將感情隱藏起來,或是自我否定那些

存在內心中,不能被接受的情感。

相同的機製,在學校與朋友相處時,又會再強加在身上。我們繼續學會處理感情

,但很不幸的是大多數時間我們都是在學會『要酷,不要多愁善感』。

“要是你真的有感覺,不要表現出來。”

因此我們常常將自己許多的真實感覺完全隔離起來,不論這感覺是否是好的或是

壞的。也許我們是藉由隔離自己真實情感,不再對事情有高敏銳度,來變成『大

人』。

或者,我們仍能有所感覺…。,隻不過我們將他藏起來不讓任何人知道,然後因

罪惡感作祟下,連自己都否定了起來。

也許你是屬於少數幸運兒的一員,你能接觸到各種的感覺,同時特定的時間中,

以健康的方式表現出來。即使如此,當你在寫作時你也許會有種衝動,因為怕你

的讀者會以為這樣的感覺很怪,或是怕你太“蠢”,太“多愁善感”而,而想要

耍酷。

我們仍處於一個想要麵對感覺,特別是憤怒與害怕的感覺,會是一個自找麻煩的

年代。但身為作者的你,絕對不能影藏這些感覺,因為他們在一個好故事中,是

一個不可或缺的必要原素。

你必須觀察自己…看到內心的最隱密,最深處是如何運作的…。感覺到你的情感

,永遠意識到他們的存在。請記住:你不需要完全按感情行事,但你要清楚地意

識到這些微妙的情緒,要能更了解認識自己。

你必須觀察他人,利用自己的情感為參考,試著好好了解為何對方會有這樣的情

緒反應,哪些最初的情感再驅動他們。

然後你要在故事中勇敢的麵對這些感覺。在小說中,隻會思考的主角是死的,隻

有透過情緒感覺,讀者才能了解他們…同情他們,為他們在小說中即將麵對的困

境而擔心。

然後你要在故事中勇敢的麵對這些感覺。在小說中,隻會思考的主角是死的,隻

有透過情緒感覺,讀者才能了解他們…同情他們,為他們在小說中即將麵對的困

境而擔心。

William

Foster-Harris,一位在奧克來何馬大學教導我的睿智寫作老師,總是

不斷的闡述,現實的主觀的看法(subjective

view of

reality)對想要寫出經

典小說的人有多麼重要。Foster-Harris就像一個好家長,讓我在成長之時同時

增加智能。雖常在現實被埋沒或忽視,但強烈的情感,一定會處在妳的故事中心

位置上。

當然你第一個遇到障礙是你不了解自己真正的感覺。我知道有些年輕的作家要與

心理諮商或心理治療師相處後,才能越過這個障礙。但通常不需這麼麻煩。對你

而言,也許在你的私人筆記中,誠實的寫下描述你的情感變化,就會產生強大的

作用。勝至於,妳可以試著簡單描述他人的情感,或是描寫繼幾的角**感變化

當你在寫故事時,你也許不會那麼直接的表現出這些感覺…。但有的時候你必須

要這麼做。你必須能用具體的語言,來表達這些強烈的情感-眼淚,發抖的雙手

,緊握的拳頭-經由上麵的證據,藉此將想象中的情感,間接的表達出來。但無

論如何,你在寫小說時,絕不能忽視你故事中角色與生俱來的情感—你同時要有

勇氣,用各種方式,把他們的感覺寫下來。

在你的第一份初稿中,我想你會有智能去避免去跟強烈的感情對抗,換句話說,

在初稿中,我寧可你將感覺誇大,你總是可以後續好好思考後,將他修的沒那麼

狗血,隻要這個修剪是必要的。換句話說,一個無菌,冷酷無感情充滿著“機械

人角色”的故事,是不會被讀者所接納。

就這個議題,我提醒一次,不論你要決定角色的內在或是計畫在故寫一段強列嚇

人的場景時,你要避免的衝動就是『打安全牌』。世界上最偉大的文學作品都是

與處在邊緣的人們有關—在作者精心計算下走在自己的極限上-----依據高感受

性,聳人聽聞或是用其它不保留的方式來描述這些角色。(這句有點難翻,我想

作者想說的是在偉大文學作品中的人,都會麵臨要挑戰自己極限的狀況,而且作

者在描述這些狀況時,會讓這些角色真實接觸自己的感覺,而不會忽視或低調處

理。)“最好比故事穩當-batter

safe than

story”這是句老俗諺。但在小說

中並不適用。當作這者在處理角**感與強烈安排劇情時,『安全』總是會造成

遺憾的。

麵對情緒,然後開始冒險!!將自己逼到一個,隻要再多寫一點就會過頭…隻要

在多跨出一步就完了的的邊際,用這個方法描寫狀況或是場景。好的小說隻有處

於深淵之際。沒有人能從一個從頭到尾平穩安全的遊戲,得到大樂趣,不是嗎?

。不要帶到俱樂部(菜市場)找意見:請避免沒必要,沒用或沒意義的建議

。不要忽略專家的意見: 。不要追逐市場: 。不要擺高姿態:不

要將自負或憤世嫉俗放入你的作品

。不要浪費你的點子(橋段):請將小

點子在故事中賦予各種的可能性,不要用過即丟。

。不要草草收尾:避免的方式

(1)寫完後,先休息一下

(2)檢查故事:是否

有篇幅限製妳要這麼結束?故事有依據你的大綱走嗎?……

(3)好好的將故事從頭讀一遍:不要邊讀邊修,隻要在代改處作記號,略提可能

解決方法即可(最好換個環境,到工作桌以外的地方讀)

(4)讀完後,盡量修改

(5)重新檢查故事開頭

(6)檢視敘述觀點的角色是否有混

淆:要確立有一個首要的敘述觀點的角色。

(7)確定故事中時間正確:有時會有一周有兩個禮拜三…

(8)重新檢視角色的動機:角色想追求啥?為什嗎?

(9)尋找是否有過多的巧合:不要讓角色想要的東西憑空掉下來,要讓他試過後

再得到。

(10)檢視每一章節的結尾

(11)思考整個故事的合理性:不要讓角色做出作者想

讓角色作,卻違反角色合理性的事。要考慮角色行事與動機是否合理。

(12)檢查結尾:故事由發生問題開始,結束時,這個問題有明確的答案了嗎?

。不要對你的編輯高估。稿件要整齊化一:計算機稿要排版成打印模式 。不要放棄 。不要隻坐在那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