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第三百一十二章 天下通緝(2 / 2)

大臣們在姬南說完之後紛紛交頭接耳的一陣,有些還露出了讚許的眼神。在場的柳國公最是驚訝,他沒有想到姬南竟然也有一番自己的體味,而且這話確實說的滴水不漏。

有道和無道還是有所區別的,得不到天下人的支持的事情還是不要做的好,何況魏國的軍事方麵甚至還不如齊國。

如果魏國貿然派兵增援秦國,不僅為天下人嘲笑厭棄,而且派遣的那些士兵也幾乎是同齊國的士兵一樣,不敵秦國,隻是白白送死而已,那這樣的增援隻能說是無用功,並不能起到任何的作用。

最好是有什麼方式能夠阻止秦齊二國再打下去,若是能夠阻止他們,化幹戈為玉帛也也是種思路。

想著,柳國公便是也踏前了一步,然後麵色嚴肅的說道:“陛下,臣讚同太子殿下的話,若是我們主動耗損兵力介入齊秦兩國,不合時宜,所以臣以為……”

說到這裏,他有些踟躕了,因為他不知道言墨到時候會派遣何人過去。

“國公直說便是,無妨。”言墨大手一揮,絲毫不在意地說道。

“臣以為,陛下可以派遣使官分赴兩頭,安撫秦國,勸說齊國,遊說他們放棄繼續爭奪戰。”這是最中庸的做法了,誰都不得罪,就當個和事佬。

言墨的臉上也是明顯陷入了深思,諸位朝臣也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交頭接耳,縮頭縮腦,唯恐自己被點到名字,喊出列來回答問題。

“諸位愛卿以為這樣可行?”言墨沉吟了一下,覺得或許先禮後兵的策略要更好些,避免跟秦國發生正麵的衝突,而他們幫助齊國確實明麵上看起來就好像是助紂為虐。

“還是國公爺說的好啊!”人群中不知哪個大臣率先出聲,表示支持。其他人見狀也是紛紛跟著喊,國公爺見地不錯。

而最先出聲阻止的姬南則是被人給遺忘在後麵了,誰也沒有主動誇讚他,至少在陛下麵前這樣明目張膽,比起太子殿下,他們更畏懼陛下。

姬南也不惱,臉上甚至還浮現出淡淡地微笑來,可是看到的人卻覺得那笑意裏麵都是冰涼涼的寒霜。

於是,此事就這麼敲定了。

人選言墨也沒有詢問大臣們,按照此事的級別自然會選擇一位辦事牢靠且十分有地位有才能的人,一般的人會顯得的沒有誠意,太重要的人未免有失身份。

言墨沒有選。

與其說他沒有選,倒不如說柳國公自己提出來他要親自走一趟,以顯示他魏國的誠意。當然他會叫上自己的小兒子陪同自己一道去。

現在的柳若風不若之前,十分上進且有誌氣,常常陪同在柳國公的身邊學習諸多事務,所以對於柳國公的要求也就欣然答應了。

柳國公年紀也不小了,言墨也仔細關心他的身體,擔心他受不了長途跋涉。但是柳國公自己自稱在魏國各地無論是繁華都市還是山水之間的時候都留下了足跡,這不過幾日的旅途,算不了什麼。

言墨這才同意柳國公的主動請纓,允許他帶領人馬前去,如今朝堂之中最穩妥的怕就是柳國公了。

其實柳國公要出使這件事也是他臨時決定的,他不能困於魏國不出去看看世情,寧澤在消失之前的時候給他去了信,說是外麵的形勢不容樂觀,要他多加小心,因為魏國已經陷入內憂外患的境地了。

按照寧澤的意思,魏國的朝堂上會有動亂,而外部則是會遭到入侵。當然,這在眼下還算太平的日子裏還沒有被驗證。

這內患他自然是知道,陛下和太子殿下的爭位跡象已經漸趨明朗,今日太子主動反駁陛下的話從側麵就能證明太子已經有了隱隱冒頭的想法。

而外部,大意就是說,秦國或是能夠滅掉齊國的話,那麼,想必不會那麼輕易就退出中原,極有可能以齊國為巢,占據生存下來,然後謀奪中原的其他國家。

中原曆來地廣物博,土地肥沃、物產豐饒,人民百姓安居樂業,出了齊國、魏國、趙國占據這主要之地,滇國在邊緣地區,而秦國則是最遠。

秦國如猛虎撲食一般,撲入了中原,定然是會在中原肆虐一番。

這些寧澤都在書信中道明了,柳國公他更相信寧澤是預見了即將發生的事情而隱退去了,而不是犯了什麼罪責。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浩蕩長河曆史不知變化如何,他唯一堅定的也隻有這老臣的身份,行忠心到底之事,為魏國,也是為他自己。